幣圈小白日記 | Netflix紀錄片「別信任何人」心得+震盪行情
最近Netflix有個紀錄片「別信任何人:虛擬貨幣懸案」(Trust No One: The Hunt for the Crypto King),引起我朋友圈的小小討論,同時在剛上架時曾進入台灣Netflix電影榜的Top10,想來是有一點話題性,又能輕鬆了解虛幣的發展過往,就趁清明連假時看完。結果確實有些啟發。
第一個感想是,現在愈來愈多紀錄片的製作都走向節奏明快,又能兼顧知性的風格,如果選對題材比劇情片更精彩呢。這部以加拿大虛幣交易所QuadrigaCX創辦人Gerald Cotten的疑似詐死事件為主題的紀錄片,精彩度不輸給今年非常熱門的「Tinder大騙徒」,就算毫無虛幣知識的人,也會馬上被快節奏的情節吸引進入。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是跟老公一起觀看,結果我花了半年循循善誘另一半各種虛幣知識,還不如他看了這片以後,馬上一點就通來得快。讓我檢討起自己的口才來....哈。
這部紀錄片讓我喜歡的地方,不只是它清楚拆解了加拿大虛幣交易所QuadrigaCX,其實從頭到尾都是個詐騙的來龍去脈,片中也用簡單好懂的方式介紹了比特幣的興起,並且請出專家為加密貨幣辯護:真正的虛幣金流動向,反而是清楚公開,就看你能否善用數據分析工具去追根究底。
所以,現在另一半表示要開始花點小錢投入虛幣投資了。當然交易所會選用我推薦相對正當可信的類型。
如果現在對虛幣產生興趣,但還是覺得這個領域知識難懂,又怕被騙的馬特市民,相當推薦來觀賞此片。
第二個感想是,因為創辦人最後是以離奇方式在印度去世,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更早就選擇離開,許多線索若不是靠著一群想要追討回帳戶金額的用戶,去組成自救會群組協助,其中一個戴上面具受訪的匿名人士更是關鍵,或許就無法把拼圖一個個拼湊起來。
這也是我為何會在踏進虛幣投資不久後,就決定在馬特市定期發文的原因。
我周遭真正投入虛幣投資的朋友並不多,而以過去投資股票的經驗,我在加入有退休金融界操盤手帶領的股票社團後,才讓功力大增。現在投入幣圈這一塊,深自覺得光是看鏈圈媒體與精美的roadmap說明書都流於表面,更何況這產業還在野蠻生長,能夠在社群上找到更多同好互相提醒,哪怕只是分享業界八卦都比較好。
BTW,不談投資,有可以分享Web3生態的社群同好對我來說也很棒。像上週Web3 實驗者系列 AMA,可以聽見閱讀筆耕,米高與花椰菜Denken誠懇地分享心路歷程,就比聽一些項目方團隊天花亂墜地講願景更能深入瞭解。
第三,紀錄片中也提及這個群組一度辦案方向歪掉,兇手指向創辦人的遺孀,認為她是「黑寡婦」,導致她連住哪都得隱藏,還好完整調查報告還她一個公道(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區塊勢許明恩此文,最後答應給未婚妻的錢都被拿來救急),順便檢討了男性科技宅社群常有的厭女情結,也讓我有所感。
我曾經在學生時代選擇工科,進了一個女生人數不超過五名的班上。許多人會覺得女生如此稀有一定深獲寵愛,真相並非如此。班上男同學會覺得老師打分數比較會給女同學過關,因為女生比較會撒嬌會哭;也會懷疑你的課堂筆記有人幫抄;專題作業不是你本人成就,是請喜歡你的男同學協助等等等。
我是不至於覺得當年那些同學是什麼男權惡魔,因為他們僅止於質疑並沒有惡意排擠,事後也化解疑慮。我看科技宅的厭女情結,起源還是組織裡女性太少,男性沒有太多經驗去理解女性可在裡面扮演的角色和價值,就會習慣想像她們都要靠特殊關係爬上來,但確實會讓女力不容易進駐。
這也是我選擇Matters的另一個原因,畢竟創辦人是女性,也有Daisy這樣通曉幣圈知識的女力在此提攜大家。
相當期待Web3界有更多女力加入。
最後來分享一下近期操作心得。這週幣市跟著股市都有些回檔,但我的以太幣網格機器人交易,報酬率沒減反增,現在已來到10%。可見文章末尾兩週的交易截圖。這也說明了在這種震盪行情中,功力不高的人放著讓機器人交易真的比較安心好睡,還能賺呢。
但同時間,發現了自己操作的一個缺陷。上週以太幣有兩天漲幅超過了3500,我的網格價格區間上限卻設在三千四。價格上限被超越,機器人是不會關起來,但是這一段行情機器人就會暫停,如果最後繼續上漲等於少賺了一段,當然如果接著是大跌也可能少賠一點。
這件事讓我學到,幣市還是比股市變化快且大,應該要動態看著幣市發展,每一兩個月重新思考設計價格區間。如果長線上看以太幣頂多平盤,上限設窄一點或許應該,不過我目前是長線看好,這樣的上限就太低了。
因此,其實我已經重新調整了價格區間的策略,實驗一陣子會再來交流經驗。這件事也說明了寫投資日記順便覆盤的好處,如果沒有定期寫文檢討,恐怕自己也不會仔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