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追夢隨筆00001序:你的追夢保鮮期有多久?

鱷魚把拔
·
·

每個人小時候都有寫過一篇名為《我的夢想》的作文,你還記得你在那篇文章中,夢想成為什麼呢?

依稀記得自己國小時寫的夢想是當個保家衛國的軍人,可能與當時每天放學都在圖書館閱讀古寧頭大捷與八二三砲戰的書籍有關,因此當時總幻想著自己可以加入國軍,甚至領兵收復神州。但其實這個夢想只維持了四五年左右而已,因為隨著看得書越來越多,近視也越來越深,才發現自己喜歡的是戰爭史,而非戰爭本身。

後來,國中又再寫一次《我的夢想》時,本打算寫夢想成為歷史學家的我,卻因為當時每天看到電視新聞中的立法院大亂鬥,因此我最終決定寫的內容是希望成為立委,想要矯正當時暴力問政的模式,要成為真正為民喉舌的榜樣。不過,這次的夢想僅維持了不到幾個月,隨著看的事情越來越多,終於我認清了自己其實喜歡的是觀察,像是觀察過去的戰爭過程與影響、觀察過去到現在的政治發展等等。因此,大約從國中開始,我就夢想著自己要走歷史這條路,一直到現在。

不過,即使是夢想著自己要走歷史這條路,途中仍有許多改變。剛上大學時,覺得自己未來應該會是個每天埋首在經典中,不斷翻閱並做研究的學者。但後來卻因為一件事,讓我對學者之路有些疑惑。

大約是在大二的時候吧!有位喜歡看大陸劇的教授跟我們分享了他看《雍正王朝》的心得,他表示:

「《雍正王朝》中描述的那位勤政的雍正皇帝,顛覆了大眾心目中血腥又殘暴的形象,但其實雍正皇帝的這些勤政形象,歷史學界早就知道。」

為什麼歷史學界很早就知道的事情,大眾大多是藉由影視、小說才知道真相?教授無奈地表示,影視、小說的影響力確實比學界大太多了,許多學者皓首窮經得到的成果,只能在極少數人中流傳;相反的,小說家的一部暢銷作品,或是一部高收視率的歷史劇,都有可以改變整個世代的看法,像是著名的《三國演義》不就誤導了許多人的三國知識?

當時教授的說法,讓我感到頗為震驚。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再加上大學時曾一時興起打過一篇十餘萬字的小說,體會過敲打鍵盤的樂趣,因此邁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總還夢想著自己能有機會像個作家一樣,每天花點時間專注在寫作上。為此,還花錢架設了網站,並利用閒暇時間分享自己的想法。但身為高中歷史老師的我,只能利用工作之餘來寫作,還常常因為工作忙碌而中斷,甚至又常礙於自己的老師身分,覺得很多想法,不該用太過於簡單,甚至是輕蔑、揶揄的口氣寫出。因此,文章常常在自以為的「深思熟慮」後,決定停筆。因此,想太多、怕不完美,成為我沒有勤於寫作的主要藉口。

電影《少林足球》中的那句:「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讓我印象深刻。追逐夢想,是人類自古以來喜歡談論的課題之一,甚至已經氾濫到老生常談的境界。但即使如此,還是有許多人在現實的壓迫下汲汲於夢想。就像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說的「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夢想一定會跟人的興趣有關,所以追逐夢想,就是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因此,對現在的我來說,寫跟歷史有關的文章,成了我至今仍未放棄的夢想。

一個人追逐夢想的保鮮期會有多久?是十年?還是二十年?無論追夢的保鮮期是到哪一年、哪一天,都希望自己能守護著這份小小的夢想火苗,別讓它被時間與現實澆熄。

有人曾說:人生在世的事情,大概可以劃分成:「重要又迫切」、「重要但不迫切」、「不重要但很迫切」與「不重要也不迫切」等四種。一般來說,所謂的「重要又迫切」指得是工作,因為不工作就沒有薪水可以過活,因此工作是很重要也很迫切的。而「不重要但很迫切」的,大概就是一些例行事務,像是學生每天要寫的作業,或是一些無須用腦力的枯燥工作。至於「不重要也不迫切」的,大概就是滑手機,或是看電影、打電玩等,其實不做也沒關係的事情。

追逐夢想就跟保持健康、陪伴家人、要多運動等等一樣,總被歸類為「重要但不迫切」的事,因為我們總認為時間還多,這些跟工作無關的事,不用急於去完成。但人生真的還有很多時間嗎?有句話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一個先到來!就是在告訴我們,時間不一定像我們想想的那麼多。

一直以「活到六十歲就好」當作人生目標的我,當年過四十後,才驚覺原來距離「終點」僅剩不到二十年,不到七千天,不到十七萬小時。如果再這樣拖延下去,這輩子一定一事無成吧!?司馬遷曾說:「沒世無聞,古人為恥」,我難道要抱著這份遺憾結束這一生呢?因此看完健康檢查的報告後,我決定再度敲打著鍵盤,讓追夢的心保持新鮮。

而你們呢?你們的追夢保鮮期已經過了嗎?可能的話,也要在過期前,繼續追夢下去。

接下來,我打算與各位分享一則故事,一則目標超過百萬字的故事,也請各位不吝指教,謝謝。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