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学习标兵】2021/12/10 唔了嚎疯vs五雷嚎风:东北数字成语考据第一话
今天要掰扯的这个成语应该是我最喜欢的东北成语之一。
最开始学到这个词的语境是八月份的时候男猫跟我吐槽他对于男人的嫌恶,其中特别看不惯的一点就是他觉得男性经常会大半夜在居民区「唔了嚎疯」,不知道干嘛,他在楼上听见就很烦,想一盆水直接给泼下去。
我当时问「唔了嚎疯」是个啥词。注意男猫的写法是口字旁的「唔」,嚎叫的「嚎」,发疯的「疯」。男猫说你去请教一下你的东北朋友们就知道了。我去问了一圈儿,把得到的解释大概整合一下,最主要的意思就是抛却理智、尽情发疯,一般表现为嚎叫、撒泼,有时候附带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对于外界的任何评判和规训都不管不顾,还有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形容狂风天气。然后我就去回复男猫说我知道了,我们广州马上就要进入唔了嚎疯的季节了。男猫问这啥造句,台风吗。我说对的。
从此这个词就频繁出现在我和男猫的对话中,主要是我用,而且语气上经常是作为一个偏「正面」的词来用。也不能说是褒义,确切来说是对于自身的某些「可能招致他人嫌恶的行为和特质」毫无愧疚之意,甚至还有一些沾沾自喜。如果用网络梗图来解释就是「摆烂」,就是那个穿着浅蓝T 恤竖着大拇指微笑的小哥,他的台词在我看来就是「唔了嚎疯」的完全版:我就烂!你也烂!全都烂死最好!爽啦!
──这样一分析甚至觉得「唔了嚎疯」应该进入时代精神。
然后男猫跟我说,我发现你真的好喜欢这个成语。所以我决定从它开启我的东北数字成语考据系列。
真正上互联网搜索之后会发现,这个词是一个流传度极高但实际上写法并不统一的表述。有人写成口字旁的「唔」,也有人写成提手旁的「捂」,有人写成跳舞的「舞」,也有人写成一二三四五的「五」;有人写成嚎叫的「嚎」,有人写成豪迈的「豪」,有人写成发疯的「疯」,有人写成刮风的「风」。
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方言面临的一种典型的困境,就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本字」或者说「正字」,听说和读写不能完全对应,所以导致方言在推广和继承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一落到文本上就容易被普通话压制。
那么这个我非常喜欢的成语的正确写法是怎样的呢?
我手边能翻到最早的词典是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年 8 月出版的《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这里面使用的写法是「五雷嚎风」,一二三四五的「五」,打雷的「雷」,嚎叫的「嚎」,刮风的「风」,词义是「形容人气急败坏的样子」,例句选的是:你五雷嚎风地要干啥!这句出自柳盛林的二人转作品《新村佳话》,刊载于 1985 年 9 月的《曲艺》杂志。
然后我能翻到的第二早的词典是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6 月出版的《关东方言词汇》,这里面使用的写法是「五楼吼风」,一二三四五的「五」,高楼的「楼」,吼叫的「吼」,刮风的「风」,不过这里面备注了也可以写作「五雷嚎风」,词义是「形容暴怒的样子」。例句选了老长一段儿,大致就是一个父亲从炕上跳起来,气得五楼吼风,对自己女儿破口大骂。这个例句是出自 1983 年出版的小说《亲仇》。
这两个写法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我心里面还是存疑的,因为这两个词的收集来源都是文艺作品,而有时候文艺创作者可能会对语言作出某些修饰和演绎。
比如说很典型的例子是金宇澄和沪语小说《繁花》,作者在采访的时候已经表明了《繁花》的语言系统是一种经过改良的上海话,举个例子,上海话的一个程度副词「非常」,正字原本写作「邪气」,邪恶的「邪」,但是金宇澄觉得容易望文生义,让读者以为是贬义词,所以就改写为「霞气」,彩霞的「霞」。
回到「唔了嚎疯」这个词,它的起源现在仍然不甚明晰,不过从文学作品中使用的写法来看,大致是和打雷刮风有些关联的,并且用这种天气现象来类比人的怒气。特别逗的地方在于,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把它望文生义成一种「捂着自己的耳朵嚎叫的发疯状态」,也就是有一点掩耳盗铃的意思,这和打雷刮风之间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能某种程度上也算一种方言的生命力吧。
那么本期就到此结束。这里是东北话学习标兵,一档研究东北话以及东北文化的播客,如无意外每周会更新一次。谢谢你的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