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別人毫無選擇,其實只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在作祟!
「這個你們要不要?那是誰誰誰送的。」婆婆問。
「媽,妳不自己吃(用)嗎?」我們回。
「我沒有想吃啊!所以問問看你們要不要?」婆婆說。
「既然沒有想要,為什麼要收呢?」我提出疑問。
「人家要給我們,要怎麼說不要?」婆婆很理所當然地回覆。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以上的對話,幾乎每一次見面就要再重新上演一次,我始終不懂為何有人總是把家裡用不到的電器或是吃不完的食物送人?即便有些時候那些東西是剛買的,但是就因為有很多像是婆婆這類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好意的性格,於是造就了這些人習慣性把源源不絕的物品一直傳遞過來。
「如果你們不要,那我就拿去給誰誰誰。」婆婆說。
其實這些東西並非都是不好的東西,只是收受者不需要,於是不斷地被轉送,倘若收了之後發現不需要,還要一併處理丟棄的問題。
我們除了要有拒絕他人的勇氣之外,也可以試著來思考一下贈與者的心態,是不是很多時候這些看似半新不舊的東西令自己覺得棄之可惜,於是以善心為出發點而送給親近的友人或鄰居,還自認為是敦親睦鄰展現友好的方式,為什麼不直接上網賣掉或直接捐贈給需要的人,或是乾脆打電話請環保局約時間來收取呢?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我們認為送自己不要的東西給人是一種最省時、省事、省錢的方式?抑或是我們認定別人應該會基於情誼而不好意思拒絕?甚至是我們把東西送給相對弱勢的人,不僅可以讓自己感覺到做善事的美好,也認定弱勢的人只求「有」就好,連拒絕的權利都沒有呢?
試著思考一下,倘若我們被相對弱勢的人拒絕了好意,我們內心作何感想?若是心中浮現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心情,那我們就該好好警惕自己不該有如此施捨者的心態。
贈與者沒有比較高尚,而是以收受者想要的方式去滿足需求才能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