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再靠近一點而不可得的奧克蘭角落

一部電影《偷情》(Closer)讓我認識了 Damien Rice 這位歌手,只因那首感傷的〈The Blower's Daughter〉。同樣的歌聲出現在片頭與片尾,構築了一則令人嗟嘆的故事,回文式的剪接更是強烈再現憂傷源起。那年春天,在從紐西蘭飛回台北的天空中,看完後不能自己,竟然立刻再重看一遍。後來上網找尋電影原聲帶,於焉愛上這麼一首歌與這麼一位歌手。
這首歌出自於 Damien Rice 的首張專輯《O》,縈繞其中唯純淨的空心吉他、大提琴、些許黑管與鼓,搭配淡淡吟唱的歌聲,以及一些偶然錄到聲響。遊走於流行民謠與非主流創作之間,渲染著濃郁的難過與悲傷情緒,我真佩服此片配樂者,選到無敵之作。
此後好些日子,每每聽到〈The Blower's Daughter〉都會讓腦神經叢直連《偷情》,而想起《偷情》就想起紐西蘭,想起紐西蘭便想到當時種種。堅強又脆弱的娜塔莉波曼叫人憐惜,一如剛剛結束那段不該存在的戀情的她。只不過,另一位主角正好就是我。
認識多年後愛戀溫度才意外地抖升,一個月的無限甜蜜孕生相偕出遊計畫,本該是趟浪漫美好之行。規劃中的旅程含括整個紐西蘭南北島,北島以奧克蘭為主,廣袤的南島則以 Queenstown 為根據地,上下景點用自駕換取自由。最後一天先飛回 Auckland 以利隔日早晨班機,不但讓時間充裕些,也可保留僅存夜晚走訪都會景點。
行程排好、機票買好、住房訂好,怎料在啟程前不久遭遇史詩級大亂流,心情宛如雲霄飛車起伏不定,非但出發時間硬被錯開,在異鄉初次見面時更從對方眼神中感受到了無法挽回的冰冷。旅程瞬成分手之行,那本當放鬆以待的最後一夜卻給我浪擲掉,拒絕與她去探訪街肆。
問民宿店員附近有無酒吧,說不遠處的廣場邊正好有幾間,還常吸引樂團與街頭藝人表演。音樂我大概是聽不進耳,只想買醉。一杯杯苦酒下肚,連酒吧妹子聽我怨嘆到夜深也勸我不要再喝了,趕快回去睡覺以免明早趕不上飛機。最後到底是怎麼在人生地不熟的醉鏘狀態下順利走回民宿,至今我仍不解。而且整晚睡睡醒醒,幾乎不用鬧鐘就早早起床收拾行裝。渾渾噩噩上了九點鐘的飛機,腦袋很重,心底很空。

就像《偷情》尾聲那抹沉重的雲淡風輕,我在一萬多呎的高空中感受到了類似的一切。偷情的姿態是「近」,而且是飛蛾撲火般的毀滅性靠近。可電影劇情竟然毫無時差地移植上我身,就在最遙遠的地方、最近的角落,被眼前電影再現了最疏遠的心境。SK2 廣告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然而這二十年我一點都不想再回去紐西蘭。
至於那個城市角落確切在哪?可能是奧克蘭那間酒吧、飛機上的座位、電影裡「Hello Stranger」的馬路上,或是偶而還會跟她打照面的夢裡頭。
And so it is.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