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mi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這幾天「洗錢」的心得分享及建議

mimir
·
·

首先要謝謝站方的 @學展@佳禾@潔平@Andy@Isaac 等等,

對這樣子「明顯濫用規則」的行為不積極處理,而是觀察他怎麼發展。

我先簡單記錄一下相關的幾個重要時間點。

一、

5/18看到站方公布新的「按讚」規則,可以連續按讚,並且「似乎」沒有限定按讚次數。

我很喜歡找規則漏洞,就直覺聯想到這個設計與「權重」搭配後,

會造成的效果是用戶之間可以憑空拿走原本應該是系統為了鼓勵高權重的人而多給予的MAT。

因此馬上PO了一篇設有明確啟動條件的徵人文,站方也沒有說什麼(反而我有獲得一些8MAT的讚)

不過前幾天只有一位朋友不太精準沒照規則的一起參與,直到5/22才有 @voicelee 照著我文中的指示發了一篇洗錢文,

因此我們就開始了鬆散但確實有進展的洗錢,大約各洗了幾百MAT,確定這樣的模式確實是行得通的。

二、

站方或許是看到確實有人參加洗錢活動了,也該出來喊個停,於是發布了一篇公告,說「我們接下來會設定單次讚賞上限,讓MAT的含義,回歸到激勵創作者、挖掘好內容的初衷。」

三、

但是今天(5/23)我忘了是 @voicelee 先繼續給,還是我先起的頭,總之我們應該都是好奇,既然設了上限,那上限是多少?

於是我們還是繼續玩,而且是大膽地玩,目的就是想要測試出所謂的單次讚賞上限額度。

但經過一番激烈的點擊,我們發現真的沒有極限,最後一次是我給 @voicelee ,一次從2468給了3000到5468。

四、

然後我就在臉書收到站方某兩位夥伴的關切私訊了XD

大意就是潔平在留言講的那些,意思是之後會設置上限,但目前還是希望不設限地觀察用戶們的使用方式,再來決定上限。

至此我的「目的」大致上已經達成,以下有一些心得與建議。

1. 在這樣的「封閉測試」中,以我個人的見解,測試的目的一是求平均,另一則是求極限。

前者是測試,在整個系統中大多數的人會在既定的規則及框架下如何運作。

而後者則是測試極小部分的「破壞者、投機者」等等,會如何鑽漏洞以及破壞整個系統。

2. 如果前面這段的理解大家可以接受,那對站方來說,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規則的透明度」,因為在透明的狀況下,大家(好啦只有我)可以省去猜測與暴力破解的功夫,可以盡量用紙上談兵的方式去探討有沒有可能的漏洞。

當然,不透明有不透明的優點,但我認為有優點的不透明是細節上的不透明,而不是具體結果的不透明,

以這個按讚次數為例,

情況A就是本次的狀況,站方沒有明定上限,因此守規則者會根據自己對文章的見解與喜好給讚,而不守規則者就可能會去挑戰極限。

假定情況B是:站方說上限是一個rough的500次好了,那自然代表著站方給出了一定的「上限預期」,

也就是這樣的系統不是無限制運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站方可能會想測試最適合的限制到底是多少,

此時,守規則者與狀況A相同,還是會根據自己對文章的見解與喜好給讚,

但不守規則者,合理的行動預期是:

a. 先測試一次,上限是否真的是500次。(我就一定會做這種事)

b. 如果是,再去算出跟權重制度配合的情況下,有沒有其他鑽漏洞的機會。

c. 如果不是,那就回到狀況A,去挑戰到底隱藏的極限在哪。

看出來了嗎?不管有無設定上限在,只要是人為不干預的狀況(這次喊停就是人為干預了),

不守規則的人永遠會去尋找可能的漏洞、套利機會、或者是矛盾之處。

當然,站方永遠可以配置人力,訂定架於數理規則上的一套行為準則,或是寫好一套算法自動糾察,

但系統越大,這樣揪錯的成本可能會越高,所以我自己是傾向(及建議),至少在第一層的設計上,

不應該存在著明顯的「合法利用規則空間」。

而允許多次按讚,以及權重的設計,在目前的版本之下,不管是幾次按讚上限,都會存在著這樣的套利空間。

當然,如果每次執行套利只能拿個5或15的MAT,也許誘因不高,但正式上線後,一旦MAT與金錢實際掛勾,

再小的錢只要是能輕易獲得的,我想很快都會有人來賺,這絕對不會是站方想要看到的MAT論壇模樣(整個論壇充斥著「互洗MAT文」)。

那麼,到底重複按讚與權重的設計該如何平衡才好呢?

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數學家,沒辦法繃出一套很棒的機制,

但我簡單的建議是,重複按讚一定次數後(可能1次、2次或5次),系統就不再根據權重額外給與補貼。

這樣一來的好處是,不管按讚與獲得讚的人權重分別是多高,「給出」與「得到」的總額基本上會是一致的(只有前幾次是系統根據權重精神給與的鼓勵)

而也不至於因為權重的槓桿效果大,過快地造成「權重高的人」為了鞏固高權重集團而製造出來一個明顯的階級社會。

當然,我至今仍對權重制度的設計頗有疑慮,但這是更大的另一個題目惹~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