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明飞行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今天,我在 Matters 的创作收入突破了 ¥ 1000

不明飞行兔
·

水个纪念贴!

144 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1000 元,台币 4300 元,港币 1100。

当然我肯定不承认「我的创作价值」只值 1000 块……但是对于非专职写作者,这个收入有点可观。我在 Matters 发的第一篇文是今年 1 月,到现在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认真写的原创文有 18 篇,原创译作 3 篇,几个水贴,以及 10 篇左右的活动贴(诺奖奖金年内就发出哦)。

如果是在其他平台,作为业余创作者,一分钱都赚不到,而且理你的人寥寥无几,还往往被喷。我的文章普遍比较长,观点相对比较新颖,我能理解大部分人不愿意认真读下去,或者读了只言片语看到与自己常识不服之处就开喷,但在 Matters,却完全不是这样。

很多人愿意和你讨论,很多人评论你的文章,你能感到自己下功夫认真写了的东西是真的有人在读,而且他们是动脑地在读,我之前写文章长篇大论介绍了「data as labor」和「information property」思想,而现在社区里有许多伙伴在自己的写作、讨论中也会提到这些思想,这让人很感动,也很有成就感。

我也是懒癌晚期患者,但现在可以每月写个两三篇养成习惯,而我知道自己的潜力不止于这两三篇,手头下笔即来的题目至少有 100 个,只要我愿意,可以维持更频率的产出,维持几年都没问题。难的部分在于战胜自我,战胜诱惑,这是对业余的、非专职的写作者最重要的,怎样能够不在生活的日常中被磨灭了创作激情,怎样能珍视、重视自己的思想火花,好好地把它们当回事,在编辑器里耐心地播种下去,坚持耕作,坚持到落笔收获的那一时刻——而 Matters 无论是金钱上的助推,还是社区讨论氛围的助推,虽然平日里感觉都是点滴,一年积累下来,却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他从一个空有想法和创作热情的家伙,变成一个业余创作者,可以有底气把这当作自我认同的一部分。

一年 1000 元并不是大钱,但作为「博客写作」的收入,作为「业余爱好」的收入,作为每一个读了你的文章的读者亲手赞赏你而得来的收入,是非常有底气的一笔钱。

如果我在微信公众平台写、在知乎豆瓣写,虽然也都有打赏功能,但我这种 ASD 人士,没有流量,没有粉丝,没有圈子,讨厌经营这些,就算文章写得好,就算有人点赞,也必然是一分打赏也难以赚到,叫好不会叫座。这些平台里如果你想从赏金上赚钱,讲真,很大程度上赚得是粉丝对你的崇拜,还有就是你的文章里有某个特别让人拍案叫绝的点打动了他,要么就是把某种感情讲得让人瞬间感到共鸣得要掉泪了,到了这种程度,打赏才会发生。

就算是那些费尽心机经营自己的粉丝圈子的所谓「自媒体人」,想要做到有人乐意打赏的程度,如果完全靠业余投入,起步阶段也必然缓慢而艰难。

这个结果,其实也恰恰是我上一篇文章里所强调的,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内容平台「捕捉微小价值」的能力。

我前一天的收入日报,这只是一天的收入,不是一篇文章的,那篇文章到最后应该可以赚到 30 美元。

我刚刚开始在 Matters 写的时候,用户才不到 1000 人,每天的新文章不到 10 篇,在站上等仨小时首页才有一点变化。Matters 这一年的发展还是蛮快。Likecoin 也是,目前的价格还是很低,如果币价再涨 20 倍,那么现在的 1000 元就会变成 20000 元。一年从一个平台业余写作赚 20000 元的话,这个营生就真的很可观了。

如果币价翻 20 倍能够成真——其实不难(如果用炒作的法子,花 1000 美元就能在 BitAsset 让 Likecoin 的汇率牌价上涨 20 倍,然后再用一整套业内已经很成熟的割韭菜套路,likecoin 也可以被炒作得很响,但这对 Matters 和 Likecoin 而言没必要,Steemit就是前车之鉴,喧哗骚动过后,泡沫散掉就会是一地鸡毛)——的话,那么就会发生很好玩的一个情况:2019 年的 1000 块稿费,拿到 2020 年变成了 20000 块稿费。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币市)可以通过资金在时空上的调配,给过去的你补发稿费。这也是我在这篇长文结尾最后一部分中所介绍的,「内容上市」现象:不是一家公司上市,而是一个社区里的若干内容被打包在一起整体上市,参与市场交易。

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需要 Matters 社区流量和 Likecoin 币市成交量配合。做二级市场交易的都知道这个常识:量价配合,才会开启牛市。如果真的到了这个程度,会有人专职在 Matters 写稿,作者会有去中心化的广告收益,那时候,Matters + Likecoin 就真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了。当然,道阻且长,一起拭目以待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