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賀石山寺:《光る君へ》大河ドラマ館紀行,與平安旅行史的光和影

蔡凱西
·
(修改过)
·
IPFS
·
發完要來看ep24
Photo Credit : NHK

吉高由里子主演,以《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為主人公,現正熱映中的NHK大河劇《光る君へ》,帶動眾多社群粉專,逐集討論劇情亮點,像是劇中的漢詩、和歌裡的東亞文化交流、平安朝與攝關政治的源起與極盛、宮廷心計(不是清宮劇裡賤人矯情那種張牙舞爪的樣態),或《源氏物語》的文本討論。

若試著捕捉劇情裡的旅行史,也有不少可談的枝節。例如平安時代的「參詣」之旅。


《光る君へ》的第15集劇末,まひろ的閨密さわ(まひろ之父親為時婚外對象前一段婚姻的女兒),抱持邂逅真命天子的憧憬,約他一起去近江石山寺散心,兩人帶著僕從出發,在石山寺還巧遇道綱的母親,也就是《蜻蛉日記》的作者藤原寧子,然後道綱因為將さわ誤認為まひろ,間接導致兩人產生嫌隙。這段劇情頗有現今結伴出國旅遊,但種種不愉快導致回國後拒絕往來的既視感。

photo by Cathy Tsai

或是在第19集裡,まひろ正在抄寫《新樂府》,保母卻質疑開卷無益於改善家境拮据,所以試圖說服まひろ去清水寺參拜,祈求嫁入豪門的良緣才是王道。

古早東西方的旅行文化裡,都帶有與宗教朝聖密不可分的活動。平安時代,造訪神社或寺院等宗教聖地,進行祈願、淨化心靈,稱之為「参詣」,伴隨當時觀音信仰的流行,貴族無分男女,前往京都清水寺、滋賀石山寺,與奈良長谷寺的參詣活動,分別被稱之為「清水詣」、「石山詣」、「初瀨詣」。

Photo Credit : https://otsu-murasakishikibu.jp/

平安的旅人們,在山城國(京都)與東海道、東山道和北陸道之間移動,取道「逢坂關」與琵琶湖,是必經的交通路線。


《源氏物語》第16帖「關屋之卷」中,紫式部描述空蟬與夫婿常陸介在任滿回京半途,因為女眷所乘的牛車太多,在逢坂關來不及避讓要前去石山寺還願的光君一行人,只好先把女眷座車停進樹林裡。

《光る君へ》第21集劇中,まひろ隨父親在琵琶湖上乘舟,一路向北去越前(福井)赴任國司;而若從平安京出發,前往近江(滋賀)的石山寺參詣,通過逢坂關口之後,則是乘舟向南,駛進湖水所注入的瀨田川。透早出發,水陸兼程,約莫傍晚可以抵達石山寺。

如今,從京都車站搭乘JR,換乘京阪電車,前往石山寺只需半小時的光景。配合大河劇上檔,陳列劇照、道具與服飾,期間限定的大河ドラマ館,正在石山寺展出。二月初的下雨天,造訪石山寺觀覽大河劇館,假日不小的雨勢並未影響劇迷前來朝聖。在山門(東大門)口,與不遠處的土產賣店,熙攘往來,合影、購物的人群不絕。

photo by Cathy Tsai

走入寺境,未開放入內參觀的公風園內,停放了一輛平安貴族乘坐的牛車,彷彿走進大河劇所呈現的畫面裡。來石山寺參詣的平安信眾,通常會在本堂,也就是觀音堂進行「參籠」(おこもり),即閉門過夜祈禱、修行,藉以淨化身心,時程長短不一,長達千日甚至短至一晝夜都有。

photo by Cathy Tsai

《光る君へ》第15集裡,可以看見まひろ與さわ,夾雜在男女信眾間默念經文祈禱,如果是皇親國戚這類身分高大上的人物,在本堂裡則有專屬的小房間提供顯貴人士參籠之用。劇中的まひろ,當時還只是身分低微的貴族,並無專屬的參籠空間。而靜謐氣氛裡,閨密兩人即便輕聲交談,也很難不引人側目,所以引來小房間裡參籠的道綱之母寧子,探出頭來瞪了一眼。

Photo Credit : NHK

相傳紫式部在丈夫藤原宣孝死後,為了療癒喪夫之痛,接下自己的老闆,也就是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希望能由他來書寫新物語的託付。西元1004年,她來到了石山寺參籠了七日左右。既然紫式部的老闆是中宮皇后,有專屬的空間進行參籠,作為構思寫作的研究小間,似乎再合理不過。

一切的故事,就從石山寺開始。

參籠期間,正逢中秋滿月之夜,紫式部看著映照在瀨田川的月色,遂發想出《源氏物語》篇章裡的故事情節。例如「須磨」卷帙裡,光君在謫居的須磨海岸邊,想起當天是十五月夜,回憶上心頭,凝望月色,遙想京都清涼殿上,也是十五月夜的夜飲與詩歌管弦。

鎌倉時代,當年紫式部參籠的房間,在11世紀末燒失再建之後,有了「源氏之間」的名稱。而在16世紀中葉,由公卿委託土佐光元所繪製的《紫式部石山寺詣圖》,則將紫式部的參籠與寫作,賦予的圖像化的描繪,呈現了紫式部參籠之際,戶外景色當年與伏案創作的樣貌。

不過,近年的研究,對「源氏之間」的存在,甚至紫式部是否實際在此從事過參籠,也有提出懷疑的聲音。

石山寺與瀨田川在地理上的相對位置,相互交融的景觀,提供來此參詣的平安旅人,一種與自然融合的信仰之旅。對平安朝的女流作家而言,在石山旅途與參籠的過程中,一方面體驗自然與季節之美,另一方面則是在宗教實踐中,淨化心靈,達到精神的轉化與重生,最終體現在文學的書寫上。

Photo Credit : NHK

除了紫式部、藤原寧子,寫作《更科日記》的菅原孝標之女、和清少納言、和泉式部作品中,都少不了對石山寺的描寫。

看完大河劇館,走出石山寺,穿越馬路,漫步於瀨田川畔。平安時代,寺門前就設有乘船場,現今河畔的乘船碼頭,在特定的日期開航遊船,往返石山寺與大津港之間,行經著名的瀨田唐橋,部分復刻了平安旅人們的石山詣路線。雨天的溼氣中,走出京阪石山寺車站周邊,聞得到路旁正盛開的水仙花香。

photo by Cathy Tsai

目前大河劇的發展,尚未進行到《源氏物語》在石山寺的發想與寫作,屆時銀幕上將如何重現?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任何圈子都要小心那些想著收割別人墊高自己的蟑螂,寫作圈也是

【無情工商】寫作與出版都是不斷的用現在檢視過去

失序的紅色旅遊:馮客,《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閱讀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