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週五不談詛咒

Chin
·
(修改过)
·
IPFS
·
但我還是談了
詛咒,舊約聖經的最後一個詞
彷彿猶太人命運的論調。
祝福,新約的最後一節
「願主耶穌的恩惠常與眾聖徒同在。阿們!」
祖先不讀新約。
今天是聖週五,耶穌受難日。

很久沒有更新我的猶太家族流亡故事了,某些緣故暫時無法發布在網路上。寫這故事時,或者說牽扯到猶太人就很難避免談「詛咒」,最近在寫《新性感雜誌》的主題文章我想到了神對女人的詛咒是她必「戀慕」自己的丈夫。

此詛咒的來源是夏娃聽了路西法的引誘而慫恿亞當吃了神規定不能吃的善惡果,沒讀過聖經的人也大多聽過這個故事,因此人有了原罪——但我這裡不是要討論信仰,就把他當作一個神話——神話的解釋是亞當愛著夏娃才會聽她的話,而夏娃犯的罪似乎更嚴重,被隱喻為她和路西法有了性行為,才會有生孩子的苦難,原話是神要懲罰她犯罪的地方,即性器。

戀慕

神對夏娃的詛咒,女人將會戀慕自己的丈夫。英文聖經中是desire一詞,而在法文聖經是使用attentes——除了慾望之外還有著等待和期望之意,並不是使用同義詞espoir(希望)或者désir,我覺得這更能表達出感情中的絕望,總想著男人可能回心轉意?是更強烈的詛咒。

我過去以為受舊約聖經影響的宗教,包括天主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對女性的歧視是由於女人的祖先犯了相較之下更為嚴重的「罪」。但當我要寫猶太家族故事,查資料才知道在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解釋中,人類始祖犯下的罪行是相等的,女人並沒有承擔較大的責任。

想到我從小覺得男性很弱是讀聖經導致。兩人犯罪被神發現後,亞當第一時間馬上甩開責任,說「是那女人要我做的!」這也很有芭樂劇情中男人被捉姦在床或被發現出軌,經常會怪罪為「那個女人勾引我」,好像自己無需承擔責任。

那幾乎就是男人犯罪的即視感。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說,古代西方人喜歡《伊利亞特》,那是是男性的、陽剛的,而《奧德賽》是女性的、陰柔的,現代人反而喜歡《奧德賽》,認為那是更加成熟的故事。

特洛伊戰爭已經結束了十年。身為國王的奧德修斯孤身一人,困在一個名叫卡呂普索的女神居住的島上回不了家。

奧德修斯和女神相守七年(其實是被軟禁),他可享有榮華富貴也不用擔心身體的老化,甚至是女神的愛情,可是他依然決定要回家鄉過著凡人的生活。

其實我一直不認為他的決定很奇怪,和女神之間本來就是不實際的,更何況他是被迫的成分居多。他離開女神前說,妻子的身材及容貌一定不比女神,而且妻子還會日益衰老,但他依然不能拋棄自己的家鄉和一切。這也像男人要回歸家庭時會有的言詞。

寫到這裡好像扯遠了,是想說奧德修斯在外遊蕩了二十年,有許多人和他妻子求婚,但妻子依然等著他歸來⋯⋯我總覺得愛情中的等待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詛咒。

復活節

耶穌受難日,三天後的復活節則是代表了希望和新生。

猶太人不讀新約,自然也不過復活節。但他們認為耶穌和門徒吃「最後的晚餐」是逾越節的晚餐,早期基督徒也將受難日定在逾越節這天,但公元四世紀後教會即不以猶太曆。

順帶一提,後來復活節是訂於春分後第一個滿月的週日,今天剛好就是滿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完全救贖》第二季:從精神救贖到文學表達,探索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週期

遲來的跨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