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
副標題提到高齡 109 歲的燈泡位於美國加州利佛莫爾谷市消防隊車庫的天花板,有心人還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朝聖,還特地做了個連結,讓我們隨時可以看到這仍在服役中的電燈泡。
緣起
最近在看《循環台灣》,書中提到我們現有的經濟模式大多建立在消費之上,若沒有足夠多的消費,就無法發展經濟。但是無止盡的追求成長就代表要有相對應的消費,但是地球的資源與土地是有限的,怎麼算也無法承受我們不斷追求成長的需求。
書的內容待日後分享,內容中提到一個紀錄片 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提到企業在設計產品之初,就為了該產品設定一個「死亡時間」,並且刻意的降低商品的耐用程度,這部分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將書先擱著來找找這部紀錄片。
以前的東西比較耐用?
用個不精準的經驗談,我們的父母輩總覺得那個年代的商品比較耐用,即使壞掉了也是修理一下就好,其中大同電鍋可謂是台灣人心中耐用的代表作。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東西好像愈來愈不耐用,尤其壞的時候若想要修理,所要付出的金錢往往比買個新的還貴,權衡利益後養成我們壞掉即丟、然後再買新品的習慣。
不過這種變化其實是人為的,因為商品愈耐用、就代表企業沒辦法賣出更多的商品以營利。在利益驅使下便使得企業在產品設計之初,就為產品設定一個「死亡時間」,意思是時間一到商品就無法使用,逼迫消費者購買新品。
曾聽過一個網路的段子,很多人認為現代的科技不如過去,因為商品過沒多久就壞掉了。但是一個在製造廠任職的人便說,其實現代的品管與設計才是精密,因為時間一到東西就壞了,這種精準度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當然這種說話是有種苦中作樂的意味在。不過在紀錄片內披露了數個真實的事件,可能讓你我看了笑不太出來。
Phoebus cartel 太陽神計畫
紀錄片的主角是燈泡,燈泡在商用化之初,曾經主打著可使用 2,500 小時的招牌。不過製造燈泡的商家們發現燈泡太過耐用,就很難驅使消費者購買新的燈泡,拉長使用週期後反而不利於企業的成長。
於是美國、歐洲乃至於亞洲與非洲的殖民地製造大廠像是通用電力、歐司朗、飛利浦、奇異等等,聯合起來協商共同降低燈泡的使用年限,經過幾年的漸進式調整,燈泡的使用壽命變成 1,000 小時。
最後這個聯盟被披露後雖然被告上法院,但是這種態勢卻怎樣也回不去了。
燈泡其實不是唯一
除了燈泡之外,紀錄片也揭露了尼龍製的絲襪、印表機等等商品都被人為的降低耐用程度,以驅使消費者在設定時限到了購買新品。其中 Apple 公司出品的 ipod 最初還因為沒有提供更換電池的服務、18 個月電池壽命到了就只能更換新品,這部分曾被消費者聯合告上法院,最後才催生出更換原廠電池的服務。
最近循環經濟的概念浮上檯面,深深覺得消費者的力量非常強大,而我們的選擇也至關重要,如何不要被沒有必要的物慾所奴役、並且實地選擇對環境友善的商品,是所有人的責任也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