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氣候Weekly:台2030減碳目標遭批消極;歐盟碳市場擴大、加嚴
【本篇由願景工程記者/周妤靜整理】
國發會3月30日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歷經約九個月的社會溝通、計畫研擬,2022年底終於召開記者會宣布12項關鍵戰略的具體執行計畫,也提出2030年的減碳中期目標。
但是以2005年為基準,在2030年減碳24±1%的目標遭各界批評「缺乏決心」,未能對焦聯合國2030年減碳43%的建議。學者認為,太過保守的減碳政策目標,難以引導淨零轉型的投資、帶動企業積極減碳。
放眼歐盟,為加速減碳進度,2022年底決議改革碳交易市場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U ETS),逐步削減碳排放配額,促使ETS所涵蓋產業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相比2005年減少62%;未來連道路運輸及建築部門的碳排也一併納入管制。
2026年起,歐盟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而CBAM憑證的費用,是依據歐盟碳交易市場的每周平均碳價。台灣企業必須跟上歐盟減碳的腳步,才不會失去國際供應鏈中的地位。
不僅企業要零碳轉型,民眾的消費生活也得跟著轉。根據海洋保育組織Oceana的統計,疫情流行期間,電商亞馬遜生意大好,民眾網購製造的塑膠垃圾可繞地球八百圈。
人類難以割捨化石燃料、塑膠的後果是加劇氣候異常,北極降雨竟成當代新常態。日趨嚴重的氣候災變,發生在所有國家;排碳量極低的窮國難以應變,富國的氣候援助承諾,卻一再打折。
國發會宣布2030減碳24±1% 落後國際、比六都還低
【願景工程】國發會12月28日公布2050淨零路徑的「12項關鍵戰略」執行計畫,並宣示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為24±1%,雖比原有的20%高,仍遠落後於聯合國建議的43%。
放眼鄰近國家,日本已宣布2030年減碳目標為46%至50%,南韓則是40%。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各國採用的基準年不同,例如南韓的基準年是2018年,如果換算成台灣採用的2005年,南韓的減量目標只剩14%。
環境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目前六都已陸續提出淨零路徑、甚至淨零自治條例,皆設下超過30%的2030年減碳目標,台北市、桃園市更達40%,中央提出的減碳目標竟比六都還低,質疑政府缺乏邁向淨零的決心,過度消極。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根據他參與淨零研究的經驗,台灣2030年應減碳40%,才能達成2050年淨零。他也指出,減碳目標過低,難以引導淨零轉型的投資,投資人看的是未來十年的目標,太長期的目標影響力較小。
(原文:2030減碳目標24±1% 比六都還低,環團批「過度消極)
歐盟碳市場擴大 運輸、建築碳排也納管
【環境資訊中心】歐洲議會代表與歐盟國家代表12月18日針對歐盟碳交易市場(EU-ETS)達成協議,全面改革歐盟的碳市場,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從2027年起,對運輸和建築使用的燃料徵收碳費。
歐盟碳市場要求約一萬家發電廠、工廠購買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以價制量實現歐盟2030年淨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的目標。
歐盟為避免產品因碳排限制無法與國外產品競爭,提供管制產業免費的碳排配額;不過,歐盟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6年起就會逐步上路、2034年全面實施,歐盟決議,從2026年起逐步減少免費的碳排配額,2034年使碳排配額退場。
為幫助消費者和小型企業因應「碳成本」、鼓勵投資建築節能修繕或電動車,歐盟預計啟動867億歐元(約新台幣2.83兆元)的社會氣候基金(Social Climate Fund,SCF),資金部分來自新歐盟碳市場的收益,部分來自各國政府。
(原文:歐盟減碳重大協議:建築與運輸碳市場IN 免費排碳配額OUT)
電商亞馬遜塑膠垃圾較前年增加18%,可繞地球800圈
【AP】海洋保育組織Oceana的報告指出,2021年亞馬遜(Amazon)包裹的塑膠垃圾增加了18%,亞馬遜卻宣稱已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
Oceana估計,亞馬遜製造的塑膠垃圾從2020年的5.99億磅(約27萬公噸),躍升至2021年的7.09億磅(約32萬公噸)——以充氣緩衝包材換算,可繞地球800多圈。
此報告發布前,亞馬遜主動揭露2021年的塑膠使用量為9萬7,222公噸,且貨物中塑料的平均重量已減少7%以上。「雖然我們有所進步,但我們並不滿意,」亞馬遜表示,「我們需要繼續努力減少包裝,尤其減少難以回收的塑料,為此我們正採取一系列減塑措施。」
但亞馬遜沒有透露,塑料使用總量是否在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因銷售激增而有所成長。Oceana副執行長Matt Littlejohn也表示,亞馬遜只揭露片面資訊,不包含透過亞馬遜平台交易的第三方賣家的數據。
(原文:Group casts doubt on Amazon’s claims of reducing plastic)
北極下雨,斯瓦爾巴馴鹿改吃「冰棒狀」草求生
【Guardian】氣候變遷使北極降雨次數變多、地表結冰,人們擔心聖誕老人的夥伴馴鹿,因為吃不到結冰表層下的苔蘚面臨生存危機。但在距離北極僅800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非冰川區,斯瓦爾巴馴鹿改變了飲食習慣,改吃冰雪中探出頭來的「冰棒狀」草,族群數量反增。
《全球變遷生物學》( 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的研究指出,在1995年至2012年期間,極圈降雨趨於常態,加上夏季氣溫升高,導致馴鹿不再吃生長緩慢的苔蘚,改吃「禾本科」植物,部分地區的馴鹿數量因此增加。
禾本科植物的莖有直立生長的特性,不會被凍結於地表下,成為馴鹿覓食草料的來源。奧盧大學 (University of Oulu)教授Jeffrey Welker指出,「馴鹿有了冰棒棍草料的營養,寒冬中也能維持生命。」
不過,氣候變暖再加上降雨,會導致積雪下真菌(如有毒黴菌)的生長,危及馴鹿的生存。斯瓦爾巴馴鹿數量增加的趨勢,不一定發生在北極的其他地區,Welker表示,位於阿拉斯加(Alaska)群體數量正在下降。
(原文:Svalbard reindeer thrive as they shift diet towards ‘popsicle-like’ grasses)
拜登承諾打折 美援窮國的氣候資金不到十億
【Guardian】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承諾每年提供貧窮國家114億美元,適應日趨嚴重的暴風、洪水和乾旱,並幫助他們發展再生能源;然而,12月22日參議院通過的支出法案中,只有不到10億美元會用於開發中國家的氣候援助。
此支出法案還要通過眾議院、交由總統簽署,法案中2.7億美元將用於氣候調適,主要針對亞洲和太平洋島嶼國家,有2.6億美元是針對非洲的再生能源投資;另外1.85億美元將用於永續景觀。
拜登曾在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中表示,「氣候危機對那些擁有最少資源的國家、社區造成很大的衝擊,他們難以應對和恢復天災造成的後果。」然而他的氣候援助承諾沒有兌現,使得美國面對歷史排碳責任、解決氣候危機的決心備受質疑。拜登白宮發言人表示,110 億美元的目標是「首要任務」,總統將努力爭取資金到位。
(原文:US fails to give money promised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ease climate impacts)
📕更多氣候報導,請上 【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