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arknight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黄埔文集-182】遠征緬甸-仁安羌(Yenanyaung)大捷-印緬戰區-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砲科 鍾山)

darknight
·
·

 孫立人:「寡擊眾,強擊弱」戰法。民國卅一年(1942)四月十九日,孫立人率千人兵力,擊潰日軍卅三師團,救出被圍記者等六百餘人及英軍七千餘,為聞名世界的戰役。

 當年侵緬日軍自仰光(Rangoon)登陸,分中路,西路北上,西路為卅三師團,繞過仁安羌油田,把英軍第一師包圍,並追至拚牆河(Pinchong.R),把記者及牧師等俘虜。

 那時孫立人手下只有新卅八師一一三團近千人兵力,被圍英軍已無飲水兩天,如部解圍,即潰無疑。孫立人乃以破釜沈舟之決心,實施「寡擊眾,強擊弱」戰法,達成「以一敗十」的奇蹟。

 日軍配置:師團部附步兵聯隊駐馬格威(Megwe),另兩聯隊於油田北包圍英軍,遣一大隊進佔拚牆河南北岸。

 孫立人戰法:「二營步兵為主力,由劉放吾團長親率,奇襲敵之側背。一營步兵由張琦營長率領,隨英軍戰車做正面攻擊」。敵人兵力雖強十倍,但在接觸點上我方則可達二倍,可以達成「眾擊寡,強擊弱」的戰術原則。

 那時我為新卅八師對英連絡參謀,受命負責英砲兵發射諸元,並率英戰車在正面作戰。當時是150mm英式加農砲八門,每門每分鐘可發射三發,以瞬發信管,發射廿分鐘,目標寬為600碼,深為200碼,可以構成平方25碼的彈幕,達成「殲滅性的面積射」。包圍油田的日軍陣地分為路東及路西兩陣地,諸元相同。

 四月十九日晨五時四十五分,砲擊完畢,我率戰車分四路,每隔50碼渡拚牆河,沿南岸向西攻擊前進,步兵隨後未遇堅強抵抗,橫掃敵陣約廿分鍾,到達被俘記者之足球場與第二營會合,攻擊南岸敵陣乃吿完成。依記者云:「日軍不足百人,西逃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東畔。」

 六時卅分,孫立人到達最前線,命即向包圍油田之敵前進,距離為六哩,限定四十分鐘到達,砲兵於廿分鐘後改向預定目標射擊。

 孫立人訓練部隊,時作團隊之長途跑步,發生了特效。戰車的時速為10時哩,我步兵竟能全部跟上,使英之戰車人員士氣高昂。七時二十五分,砲擊轉移路西,我方一二兩營自東側開始進攻,戰車沿公路向南攻擊前進。戰車掃過敵陣未遭損失,乃往迎接被圍英軍。不料頑強的日軍仍能集結一大堆約500人的兵力,向我第三營約300人逆襲,使第三營傷亡過半,營長陣亡。幸好那時第二營已攻達公路,戰車亦已連絡完成,都能及時回援,再次達成以強擊弱,把逆襲之敵消滅,克復油田,救出英軍7000餘人。

 仁安羌大捷,敵遺屍1200餘具,我傷亡300餘人,是孫立人對史林姆軍長說:「中國軍隊戰至最後一人,也一定把貴軍解救出險」的具體壯舉。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