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拉小常識] 怎麼都在走音!? 佛朗明哥調是什麼!?
之前我發布了一篇歷史上的今天,在2014/9/19那天,是我第一次認識"自然調",原本打算在那篇文章就寫下這個內容,但總覺得整篇文章偏題了,於是決定把這個部分拉出來獨立的講一講。
在初學佛朗明哥時,我總覺得歌曲在走音,不知為何總進入一個很奇怪的感覺之中,當時的舞蹈老師只告訴我,因為我還沒有聽夠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多聽了就習慣了,的確,後來學得更多聽得更多之後,也不再有這種奇怪的感覺。
直到我開始學習佛朗明哥吟唱,當我必須錙銖必較每個音到底在哪裡的時候,這個奇怪的感覺又回來找我了,起初我只是上單堂課的工作坊,並沒有很完整的學習,所以自己把這個感覺歸類為"歌曲不熟悉",也沒有特別深究,直到我上了第一堂佛朗明哥正式的吟唱課程後,我才真的找到原因。
自然調!?佛朗明哥調!?
雖然在佛朗明哥裡面也有大調跟小調的曲式,但是大部分的佛朗明哥曲式,或者是大家聽了會覺得有佛朗明哥感覺的音樂,都是所謂的自然調,因為這是佛朗明哥音樂常用的調性,所以又稱為佛朗明哥調。
這個調性是佛朗明哥特有的嗎? 其實不是的,如果你有接觸過古典曲子,應該會聽過一個名詞叫做"調式音階",而佛朗明哥裡面我們稱的自然調,其實就是古典調式音階裡的弗利吉安調式(Phrygian Mode),在我初學佛朗明哥時,曾為這個調式所苦很久,因為平常我們聽的樂曲多是大調跟小調,調式不同裡面的組成音就不同,這也造成聽習慣大調小調的人耳,聽到其他調式的樂句就會不斷的覺得"在走音"。
如果對於求學時期的音樂課還有印象,應該會記得大調的音程排列是
全 - 全 - 半 - 全 - 全 - 全 - 半
而小調的音程排列是
全 - 半 - 全 - 全 - 半 - 全 - 全
至於讓我覺得走音的弗利吉安調則是
半 - 全 - 全 - 全 - 半 - 全 - 全
如果這樣的說法讓人很難理解的話,你可以想成大調就是從C開始往上彈7個鋼琴白鍵的音,所以它組成音的感覺就會是CDEFGABC,而小調就是從A開始往上彈7個鋼琴白鍵的音,所以它的組成音的感覺就會是ABCDEFGA,弗利吉安調就是從E開始往上彈7個鋼琴白鍵的音,所以它的組成音的感覺就會是EFGABCDE。
如果以上都很難理解的話,就請你放下它,反正簡言之就是不同的調式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感覺,這個部份我覺得好和弦的這幾支影片蠻好的,有興趣可以到影片聽一聽,就會聽出其中不同的感覺。
佛朗明哥調=弗利吉安調!?
帶著這樣的想法過了好幾年,後來我也到西班牙學習,其實當地人才不管什麼調,這就是他們熟悉的音樂,哪有什麼走音的問題,雖然到了正式的基金會上課,但因為自己的西語程度太差,選修課程只能乖乖去上西班牙文課,更進階的樂理課及歷史課我就無緣上到,於是我就一直認為這件事是這樣的。
直到我第二次去到西班牙學習,因為遇到疫情所以學校的課程上的不多,但也因此讓我認識了更多的人,也因為開課的地方不多,輾轉跑到了稍遠的地方上課,在這個學院裡認識了一個長住西班牙的中國吉他手,它告訴我其實佛朗明哥調與弗利吉安調還是有差別的,在佛朗明哥裡面使用的那組,其中的三度音其實常用的是升高半度音那組,所以其實佛朗明哥調並不式完全的等於弗利吉安調,這點在上面好和弦的影片裡面也有提到,這個調式又有另一個名稱叫Phrygian Dominate Mode(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別查的),但我就沒有特別記下它了。
寫了這麼多,其實我在想,佛朗明哥被創造出來的時候那時的人應該沒想那麼多吧! 畢竟這是一個在遷徙、在生活中發展出的藝術,並非源於宮廷或教會,只是我們的大腦習慣邏輯性的分析,所以後來才把它套進古典音樂理論裡面,也許稍微知道這些但也學習放掉大腦增加感受,會更能享受這門藝術的美好,也許也能創造出更個人化的音樂吧!
歐對了! 更古老的佛朗明哥曲式裡還用到了微分音呢! 這有機會再來跟大家介紹吧!
更多資訊請追蹤 https://linkby.tw/luzwu22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