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角落 系列讲座(一)|对话黎巴嫩难民营工作者
导引
人道主义思潮渗透社会的今天,仍有许多徘徊在在灰色地带隐秘而艰难的生存者。这些被遗忘的人,事,物,都与一些词语紧紧相连:难民,贫困,安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角下,构建一个基于平等公正关系的共同未来是许多人的期盼,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议题。难民问题是一个利益关系交织的复杂网络,其形成与演变牵涉到不同国家,种群,经济政治及文化等。解决难民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就,但如何力所能及地为难民提供帮助,是值得每一个能被称为“世界公民”的个体思考的问题。
此次讲座我们将基于受访者的亲身经历,从多方面了解难民问题现状,及探讨帮助解决措施——跨国跨领域帮扶的意义何在?多重问题压身的难民如何获得当地社会认可,能否实现权利保障?中国与难民关系如何?疫情中的难民是否是“危险”的弱势群体?
詹经理以公益为职业,对难民帮扶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与体会。对于难民社会,我们似乎很难窥其全貌,但对于难民问题,我们从来不应隔岸观火。无数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与你我有关。
主讲人
詹尉珍
-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 “共同未来”黎巴嫩办公室项目官员
- 驻前线志愿者
- 黎巴嫩大爆炸亲历者
主持人
杨晨
- 围炉总负责人
- 香港城市大学在读学生
对谈大纲
1
—职业难民救助的驱动与形成—
—难民社会多维困境与融合/机构帮扶措施—
(1)生育问题
(2)工作问题
(3)性别问题
(4)身份问题
2
—难民与中国的远与近—
(1)从人道关怀到现实矛盾
(2)无形负担还是“举手之劳”?
3
—疫情下的难民—
(1)难民营防疫现状
(2)能否接种疫苗?
(3)未来救助难民活动开展方向
关于:“共同未来”
中国第一家获得公募资格的、致力于帮扶难民儿童及青少年的国际志愿者服务项目。期推动形成以中国为代表的大中华地区,将其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资源带给遭遇不幸和处在弱势的国家或地区,促进形成一个平等公正、相互依存的共同未来。共同未来基金是国际法促进中心(CIIL)“难民法律和政策研究项目组”孵化出的一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项目。
相关背景
黎巴嫩大爆炸
2020年8月4日下午6时左右(当地时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巨大爆炸,导致至少158人死亡,6000多人受伤。
黎巴嫩难民现状
黎巴嫩是全球叙利亚难民密集最高的国家,每4人就有1个叙利亚人。黎巴嫩大约有150万叙利亚难民,其中向联合国难民署注册的难民有879529人(截止2020年9月30日)。
文 | 林睿思
封图 | Instragram@sebastianofezza
微信编辑 | 李卓颖
matters编辑 | 蔡佳月
围炉 (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菜单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