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或者二手国度

一个读者
·
·
IPFS
·


01
如果要说上一年度的纽西兰之旅给我带来了哪些改变,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使我开始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自己是否可以过一种更简单的生活。

当然也还有其它的思考: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完全基于信任的关系网络?你愿意为了一种朴素付出怎样的代价?

在纽西兰之旅跨过两周的时候,我曾在手机的“随记app”上展开过一次自问自答。那一次自我的追问只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结论是什么呢——我一向都喜欢简单,而且完全可以做进一步的简化。

在南岛的自驾游旅程里,我们不断变换居所,我们住过各种motel、homestay、hotel、apartment……,它们无一例外的共同性是——只提供最简单的设施。一张床、简单的盖毯、不那么舒适的小沙发、电视机、基本的厨房用具(刀叉勺、几个不锈钢锅、电磁炉、微波炉)、简易的餐桌椅、不大不小的冰箱、简陋的木质室外餐桌椅。在那段旅程里,除了适应无火烹饪,我还要适应有时候根本没有烤箱和洗碗机、也不会有好用的烘干机。此外,由于我们到达之处多是旅游小镇,它们的常住人口大多不足一万。在那样的小镇上,只有一家超市、一所学校、一个教堂、1-2家便利店、一个加油站、几家售卖户外运动用品的综合购物店(陈列着过时的款式)、餐厅往往也就那么几家,吃来吃去也不会有新鲜的口味。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因为旅行,限于住宿条件,被迫进入一种缺少选择可能性的生活,而当地的居民,他们是全年都在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是如何忍受年复一年在同一家超市买相同的食品?他们根本没得选。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旅行接近一个月,带着疑惑和思考的自己回到了常住人口一千万的“大城市”继续生活。回到一个物资极大丰富、物流效率极高的社会,一切都很便捷。哪怕是凌晨一点,出门就能找到好吃的。任何时候不担心在外面打不到车。但我却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对生活的简化。

首先是,我将绝大部分不再需要的物品放出去,让它们遇到自己的有缘人。我还惊喜地发现安安是一个毫无物欲的人,在听说楼下的弟弟最近很迷奥特曼卡片的时候,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将自己幼儿园时代收藏的三大本奥特曼满星卡收集册送给了他。在他要送下去的时候,同层楼的小男孩感到非常可惜,他说,这里面的每一张卡,我都可以帮你卖出去,每张至少能卖二三十块,你这两本卡册价值在2000以上。可是安安丝毫不在意这些,他淡然地说,既然弟弟喜欢,那就给他。然后果断地敲开了楼下邻居的门。

那些过去购买的,单价在1000元以上,但自己实在用不上的,都选择了送人。在一番清理之后,持有的物品减少了三分之一,我感到由内而外的轻松。厨房也进行了简化,不太常用的盘子,几乎用不上的虎牌开水壶,一些厨房小家电……也全部到了它们的新主人手上。

在生活物品的采购上面,我不自觉保持着在新西兰旅行时的购买习惯。只买最基础的食物,新鲜的牛奶、鸡蛋、果汁、肉、蔬菜、水果……这些就足够。我们开始吃得简单起来,烹饪时常也大大缩短。有些时候不想做饭干脆就不做,糊弄一个汉堡或者三明治只需要几分钟,但孩子却很满意。至于早饭,则更加简单,无非就是把冰箱里所有能吃的都摆出来,想吃什么吃什么,麦片、牛奶、贝果、酸奶、水果……它们就足够。原味豆浆配油条也不错,如果自己去菜市场买菜的时间比较早。

在更简单的生活以外,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消耗在大自然中,我走了比上一年度更多的徒步路线,看了更多的风景,在山中散步的时间里思考了更多的问题,获得了更好的体能和,更宁静的内心。

在第二次到这座小岛生活时,回到熟悉的奥克兰city center,没有任何不适感,在飞机落地的第二个清晨六点,被窗外海鸥的叫声吵醒的自己,选择去海边跑步,遇到一大群学生也在迎着朝阳奔跑。就是那样一种简单,不在于你是拥有什么,而在于你此刻在做什么,享受什么。哪怕就是一缕朝阳,和一丝丝免费的清新的空气。

什么是主动拥抱简单呢?那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是重要的但没那么重要。但体验比拥有更重要。

02
我们到达新西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购买一辆二手车。

在飞抵北岛的一周以前,我刚刚卖掉了自己在国内的一辆家用车。毫无疑问那曾经是一手的,开了六年,价值跌去一多半,最后勉强卖到了十多万出头的价格。而在纽西兰,买一辆二手车是所有新岛民的第一选择。不只是新岛民,老岛民们,家里也许有三四辆车,但它们毫不例外的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车。它们的价格大多在5000-20000纽币之间,大约相当于1-4个月的本地工资。

我们毫无悬念地买到了一辆进口自日本的二手旅行车,它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号——NZ new,意思是,它是纽西兰一手。管它在日本是几手呢,至少我们可以确认自己是它在南半球这个小岛上的第一任车主。由于买它远超预算,它是1.8w纽币,而我们的预算是1.2w, 家属为此懊恼了好几天,觉得自己是过于冲动了。我只能安慰他,你看,我们卖掉国内那一辆车,有接近3w纽币呢,足够cover这一辆车的价格了。他说,不是这样的,是我觉得我们买一辆1.3万左右的也安全够用。

这是一个根本上的消费习惯的差别。2018年,在我考虑贷款买一辆二手Polo代步的时候,他正好三十岁,他的母亲送给他三十万作为生日礼物,让他买一辆自己喜欢的车。于是我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卡着这个预算买了一辆我当时很喜欢的家用mpv。那个时候的我们认为买一辆新车是理所当然的,不只我们,周围几乎所有同龄人都在买新车。但是到了2024年,当我们考虑在纽西兰生活这件事,我们理所当然地觉得一辆8000-12000纽币的二手或者三手四手车都是完全够用的。

因为这里是一个真正的二手国度。人们通常认为纽西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岛国,从人均收入来看,它完全当得起一个“发达国家”的名头,虽然不如日本发达,但也始终在主流发达的移民国家之列。但是当我们身处其中,会发现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消费并不那么在乎。他们住着比自己爷爷还老的木头房子,年复一年地修修补补。开着十几二十年车龄的N手车,穿着十几二十块钱一件的完全与时尚无关的衣服。日常会逛一逛二手商店,淘一点宝贝,与此同时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或者只是把它们捐赠给Hospice shop或者St Johns的慈善商店。

除了极少数电器我选择了买新的,目前家里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二手。50刀的实木秘书柜,80刀的卧室斗柜,200刀的一桌六椅,30刀刀实木茶几,一刀一个的木质托盘、时钟、餐垫、玻璃罐、小动物艺术品……一刀五个的玻璃杯、叉子、碗碟盘……还有从慈善商店买回来的廉价的多肉植物,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又重新活得好好的了。在最初的购买冲动消耗完毕后,我已经拥有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于是我不再购买新的。并且考虑将一个月来都用不上的物品捐赠出去。

在购买新的物品的时候,我常常要考虑的不是价格,而是持有成本。因为我默认每一样物品都不属于我,我只是暂时地使用它,只要我善待它,它的贬值速度将会大大减缓,它将保持在一个绝大部分人都消费得起的价格,在市场上不断地流转。

在我们计划购买自行车的时候,遇到了这个问题。到底是买一辆很便宜的,还是买一辆自己喜欢但价格稍贵的。仔细研究了在这个社会中物品的价值由哪些因素决定以后,我们选择了以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购入更加保值的品牌。

Trek就是一个很保值的品牌。在国内的时候,安安已经拥有过两辆trek自行车,我那时喜欢这个品牌除了因为它是弟弟推荐的,还因为它支持旧车回收折价购置新车,当孩子的身高与原车尺寸不再匹配,trek自行车店会在评估以后以接近四折的价格回购它,自己只需要补充多余的差额即可置换到一辆新的车子。别的顾客也可以考虑为孩子买一辆二手的车,大约支付一半的价格即可,店家赚大约一成的流转费,它提供车子的保养。我那时就很喜欢这个商业模式,它从根本上使人能够消费得起好东西,也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于是我支持家属买了一辆车龄2年的二手Trek Marlin7,大概六百多刀,我自己以四百刀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小尺寸的N手女款Marlin7。他的车子很新,自然贵一点,尽管这也不过是同款新车价格的三分之一。我的车子旧很多,价格是新车的四分之一不到,可以想见它经历了多少个主人,但对我来说,它依然是一辆很好用的车子。每当他感慨买这两辆自行车还是花了不少钱的时候,我都要这样宽慰他——我们以极低的持有成本用上了好东西。我有信心当我们不再需要的时候,它们依然能卖出不错的价格。

这是一种从未体验的交易逻辑——它基于信息的透明,买卖双方的信任,没有太多的挑剔的比较,不渴求持有一个完美的物品,爱惜自己的所有物。只要你愿意支付合理的金钱,你总是能买到一个值这个价的东西。

在这个所谓的二手国度里,我完全丢掉了从前的某种完美主义倾向。
从前我会在购物网站上反复比较,一定要选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价格合理的商品,买到手还担心它某天会降价,然后为自己亏了一大笔钱深感不安。现在就很简单,我买一个不错的二手商品,所有的附加值都褪去,它的价格就是它的价值。

至于那些我选择不买二手的商品,比如一个索尼的大电视、一个博世的烘干机,那就是我心甘情愿为品牌和品质买单的决定,我会长长久久地持有它们,善待它们,它们也一定可以物尽其用,物有所值。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