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皓清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當讀書心得演變成扼殺出版自由的工具

皓清
·
·
本來讓人引頸期盼能帶來改變的Amazon收購案發生之後,Goodreads在書籍評論、管理及社交方面卻始終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改變,而更糟的是,由於疏於管理及維護,這個曾是愛書人天堂的網站,現在卻變成讓作者畏懼淪為被害人的犯罪溫床......

我好想寫書評

學生時期總是想展現自己的文青氣息,好吸引女生注意,我曾把閱讀過的書目整理在Anobii這個書評網中,一直到網站沒有保持良好經營而被時代淘汰後,我就沒有想過要找類似的網站來記錄閱讀習慣。而在開始寫讀書心得後,所有閱讀紀錄是整理在Notion上。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但,我就是想要展現假掰的文青氣息阿!整理在Notion上少了社群互動,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我有多學富五車(說的好聽,真的整理應該五分之四都是漫畫)。所以我把目光轉到Goodreads上,心裡想著或許能在這裡找到我的第二春,嗯咳。我是指閱讀交流的第二春。

誰知道當我仍在探索這平台的奧妙時,卻接二連三聽聞令人擔憂的消息,部分甚至令我感到恐懼,而一切的問題追根究柢都要從Goodreads經營團隊的更迭說起。

我們閱讀、我們分享(UnsplashのAnnie Sprattが撮影した写真)

Goodreads的起源

Goodreads是2007年由Otis 和Elizabeth Chandler創立於美國舊金山的書籍心得分享網站,他們試圖結合圖書愛好者來創立一個有營利機會的閱讀平台,在這裡書蟲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圖書館並交流對於特定書籍的心得感想。網站由Otis發想規畫並創建,而曾在洛杉磯時報擔任過記者的Elizabeth則負責意見反饋、文章編輯撰寫及網站測試。

Otis之所以會想成立這樣的網站,起因是他樂於在生活中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並獲得朋友的反饋後,再納入自己的書單。他認為如果能分享自己的閱讀清單給好友,在達到社交功能的同時,也使這數據具有特定價值。而的確,就在Goodreads創立5年後,網站的註冊會員來到6百萬名,這讓書商及作者都想要踏入這個市場,藉由廣告自己的書籍來獲得更多讀者的注意。如果網站本身具有良好的演算推薦機制及分類管理功能,在美國這個每年出版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書籍的市場中,能準確鎖定目標讀者,將會讓閱讀市場利益有效提升。

但,本來讓人引頸期盼能帶來改變的Amazon收購案發生之後,書籍評論、管理及社交方面卻始終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改變。

令人失望的發展(攝影師:Ketut Subiyanto)

消失的十年

如果翻閱2007或2013年收購案前的Goodreads網站架構及頁面,你很難說出跟現在的網站相比有甚麼樣的改變。而收購案發生至今已經過了十年之久,對人生而言或許還算短暫,但在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浪潮中,十年已經是一個可以淘汰過時科技的週期了。從許多新聞訪談到Goodreads前員工的說詞來看,其網頁架構已經是令人無法置信的過時,而隨著時間的推進,翻修或更新的成本只會一再翻倍成長。但Amazon並沒有任何發展Goodreads的計畫,看起來更像是任其淹沒在廣大用戶創建的資料中,等待它的自行衰頹及淘汰。

身為美國最大書籍資料及評論網站,讀者及作家往往只看見其正面帶來的影響力及商機,但總要等到吃了苦頭才會明白,大流量是雙面刃,作家能靠其風光也能引火上身,最近的苦主是名作家Elizabeth Gilbert。

https://www.elizabethgilbert.com/bio/

流量成了雙面刃

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享譽國際的知名作家Elizabeth Gilbert,在今年6月9日周五時於Goodreads上建立了自己新作《The Snow Forest》(暫譯:雪林)的資料,卻意外地吸引了負評炸彈的襲擊,在6月10日及11日短短兩天的周末,書籍被超過500名讀者留下1星的評論,這些留言憤怒的點在於Elizabeth Gilbert的這本新作場景設定在20世紀的西伯利亞,而在烏俄戰爭膠著的此刻,出版這樣的作品被質疑有美化俄羅斯的效果。

https://twitter.com/GilbertLiz/status/1668226071949443073?s=20

書籍的主題在於描寫一群人為了維護蘇聯政權而選擇遠離既有社會,並試圖阻止其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受工業化的荼毒。但這本作品在一個周末的風波後,Elizabeth Gilbert在推特上錄製了短片,親口宣布停止《雪林》的預購,如果有下單的讀者將獲得全額退費,因為這本書目前沒有再上市的期程及規劃。

看到這邊,有人或許發現最大的問題在於「預購」兩個字。是的,這本書其實還沒有上市,《雪林》的上市日期本來預計是2024年的2月,也就是距離其上市時間還有超過半年的時程。但在還沒有人可以了解故事內容的此刻,僅僅是公布故事的概要就引來足以讓作者無法承受的批評,取消文化會對社會及文化帶來的衝擊,可以預見的是創作者將創作越來越偏向符合大眾喜好的作品,因為較低評分的創作往往會在網路演算中慢慢淡出眾人的瀏覽結果中,受制於觀眾對於文化創作並非是好事。

但追根究柢,Goodreads缺乏良好維運及應對速度之緩慢,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因為1星炸彈並不是今年才發生的問題,Goodreads無法規範真正讀過作品的讀者才能留下評論,也無法將社群留言導向有意義的討論,讓有價值的心得跟著網站一起埋沒在眾多使用者建置的資料中,現在更延伸成連未上市作品都能被留下大量1星評論,或許閱讀書籍的市場在讀者眼中價值非凡,但在大企業的眼中只是滄海一粟罷了。

Seriously?

參考資料

https://techcrunch.com/2013/03/28/amazon-acquires-social-reading-site-goodreads/

Don’t buy that one-star book! The tyranny of rating everything you read, watch or hear

https://www.npr.org/2023/06/12/1181714943/elizabeth-gilbert-halts-new-book-release-russia-ukraine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3/jun/13/elizabeth-gilbert-russia-book-snow-forest

Elizabeth Gilbert criticized for 'wrongheaded' decision to pull Russia-set novel

https://theconversation.com/eat-pray-boycott-elizabeth-gilberts-withdrawn-novel-is-a-valid-act-of-cultural-resistance-208029

https://slate.com/technology/2023/06/goodreads-amazon-review-bombing-elizabeth-gilbert.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technology/2023/07/01/amazon-goodreads-elizabeth-gilbert/

https://stanfordmag.org/contents/book-buddies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