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喪屍腦科學:從神經科學來解答,喪屍的腦袋怎麼了》
●會從書架上挑出這本書的你,或許已經在問你自己:「怎麼可能會有一本書在講關於喪屍的神經科學?」雖然呢,沒錯,喪屍是有腦的(你得打爆牠們的頭才能「殺」了牠們,或至少傳言如此),不過我們得很努力才能讓「喪屍神經科學」被承認是一門學科。神經科學是門研究大腦的學科,特別專注於大腦和行為與認知間的關係,這門學科已經涵括非常多可能有點天馬行空的「專科」分支了,何必再錦上添花呢?
這個嘛,你知道我們神經科學家為什麼對萬事萬物都有答案嗎?一般會閱讀《紐約時報》專欄或其他熱門媒體管道的讀者,就會知道神經科學能解釋你為什麼會愛上你的iPhone 手機,為什麼當你騙孩子「聖誕老人是存在的」從神經科學的觀點來看是很合理的教養方式,還有為什麼讓某人進入麻醉狀態就能證明天堂的存在。所以囉,只要戴上我們所準備好的濾鏡,過濾掉所有的人類存在議題,我們就能回答生命的所有問題。根據我們的推算,能夠解釋生命意義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研究,應該大約是在2015年初問世(提示:這和42個大腦區域有關)。我們也很不想告訴那些在哲學、宗教、物理學領域的同僚這個壞消息,但多虧了幾種厲害的大腦造影機器,以及幾十年的絞盡腦汁,我們神經科學家現在已經能無所不知了,所以他們恐怕得開始找別的工作囉!而要是神經科學是萬靈丹,是一切的解答,那麼用來解釋喪屍浩劫又有什麼困難的?總是有市場的啊,不是嗎?
●喪屍在近幾年來都是熱門話題,這應該無庸置疑,原因也引發了諸多的討論, 我們(布萊德、麥克斯. 布魯克斯(Max Brooks)、莫格和其他幾位喪屍專家)這些人在2011年聖地牙哥的漫畫大會(每年聚集超過10萬名各式各樣阿宅的大會)上就有一場關於這個主題的座談。對於這股普及化的喪屍熱潮,我們最屬意的解釋是,這個世界愈來愈複雜,充斥各種新的社交互動與溝通模式、全球化程度不斷升高、社會變遷、前所未見的科學進展、帶著不確定性的繁榮等等。喪屍類的戲劇節目、電玩遊戲和電影最棒的地方是,它們相較之下還是一張白紙,能讓作家投射無數龐大、深不可測的社會及心理恐懼或憂慮。
●在現代喪屍身上能觀察到3個主要的症狀,以認定牠們調節睡眠的深腦系統是失調的。首先,喪屍永遠沒有看起來真的睡著。牠們不管白天黑夜都四處遊蕩,尋找獵物,不會休息。這種極端形式的失眠顯示牠們的網狀活化系統長期都在運作,可能永遠不會關閉。這就類似在促進睡眠的VLPO出現病灶(lesion,局部組織受損) 的動物身上的情況。
第二,雖然牠們在夠清醒的時候會到處行走和行動,但是喪屍看起來缺乏能代表「完全清醒」的形式明確的意識。相反的,牠們看起來是恍恍惚惚地在行動,動作慢吞吞,就像是我們半睡半醒的時候經歷的那種混沌時刻。因此,看起來深腦中促進睡眠的神經元還是有出一些力。乍看之下這彷彿反直覺,畢竟失眠症的第一個症狀…等等,記住,清醒(「開」)和睡眠(「關」)之間的切換正常來說是快速的一連串反應。如果這一連串反應不是快速的瞬間切換,那麼你就會有夢遊症那樣的睡眠失調。
第三,喪屍的海馬回編碼的空間和經驗記憶似乎有嚴重的缺陷,牠們很容易就會迷路,就連室內的購物中心也可能困住牠們好幾個禮拜。我們知道建立這種形式的記憶的過程非常仰賴睡眠。因此這進一步支持了假設,那就是喪屍並沒有良好的睡眠週期。
●身為一位死忠,反應又快的喪屍電影影迷肯定會問一下,「身手矯捷的喪屍」(fast zombie) 看起來沒有任何運動方面的障礙。牠們可以迅速移動,也沒有什麼協調性的問題,由於這些「身手矯捷的喪屍」表現出那些令人害怕的協調動作,我們相信他們的小腦應該是完好的。而這些身手矯捷的喪屍在運動方面也許會有的問題,比較可能是來自於牠們腐爛的手臂和腿,而不是任何神經元方面的損傷。
事實上,這種不同的表現也許能讓喪屍傳染病在神經學上的研究發展出亞型分類,為喪屍傳染病的病原學提供重要的線索。
第一亞型(行動緩慢亞型):該疾病所觀察到的第一種變異。
第二亞型(身手矯健亞型):和第一亞型變異的差異在於健康的運動動作協調,缺乏注意力方面的損傷。
有時候疾病確實就是會突變的啊,所以怎麼能期待喪屍傳染病會是例外的呢?
●「我們見過多少次一群喪屍笨拙地朝下一個受害者逼進,結果光是汽車警報聲、煙火聲,或是槍聲就使牠們分心,讓這群活死人暴徒轉向新的目標移動呢?就像是這些活死人把牠們的「非」生命浪費在追著一個又一個引起注意力的刺激物上。牠們是很容易分心、無法專注的生物。這就是活死人。
但是,如果你是人類,那這就不一定是壞事。
●為了了解人類如何感知臉孔,讓我們再次想想你在喪屍浩劫爆發時可能面臨的一個情境。你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剛剛在逃離一群喪屍的時候被咬了。你已經認識這個人幾十年了,在遭到感染之前,他從幾百人當中都能馬上認出你。然而在感染發作後,他眼神中認出你的那一瞬光彩消失了。現在你的活死人好友能輕鬆辨識你的臉為「一張臉」,畢竟他現在視你為人類獵物,正準備對準你肥美的臉頰咬下去。但是他眼中再也不會出現認出你是誰的那道光彩。
●為喪屍浩劫設計的合理生存策略:
生存守則第一條:不要和喪屍近距離搏鬥。記得喪屍看起來是沒有留下處理對痛覺有反應的神經迴路。他們可能還是會威受到痛本身,但就算你能砍掉他的一隻手臂,喪屍也還是不會有神經資源去在乎這件事,所以除非你能乾淨俐落打爆他的頭,否則我們不 讓你堅持不退。
生存守則第二條:保持安靜,靜待轉機。我們前面講過,由於喪屍很可能已經失去中顳葉,頂葉也受損,所以罹患CDHD的 體在記憶和注意力方面都有問題。他們已經失去編碼新記憶的能力,而且非常容易分心。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躲起來,當有一個更明顯的東西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時,喪屍就會忘記你。
生存守則第三條:聲東擊西。就像我們在第二條裡講到的,喪屍很容易分心。他們的後頂葉皮質受損,導致相當顯著的抽離注意力缺失,這代表他們會受到任何引起他們注意力東西的支配。所以煙火或照明彈會很好用,能讓你從朝你而來的活死人手中脫身。
生存守則第四條:跑得比他們還快。這個技巧僅適用於你面對的是CDHD-1 個體的時候。他們的小腦很可能受損,將使他們表現出遲緩、不協調的動作。所以CDHD-1型的喪屍不可能有全力衝刺的表現。事實上,在羅梅洛的《活死人之夜》裡,彼得·華盛頓就是用一模一樣的技巧逃離一屋子的喪屍。不過要記住的是,因為CDHD 很有可能導致長期的網狀活化系統興奮,所以他們可以不斷地一直走來走去。因此,如果你不小心一點,他們很有可能像龜兔賽跑裡的烏龜一樣後來居上。
生存守則第五條:不要跟他們講道理。CDHD會表現出大腦的語言過路大規模失能。意思是,喪屍無法理解你說的話,也無法回應你。此外,大腦長期啟動「戰鬥」系統可能會凌駕於其他的所有情緒感受,意思是喪屍真的只知道兩件事:憤怒和飢餓。這是那些一直想要說服剛剛才從摯愛變成喪屍的那些人一再犯下的錯誤。
生存技巧第六條:模仿他們。「打不贏他們,就加入他們」如先前已經確認的,喪屍無法辨識臉孔,可能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側面視覺通道受損。因此,他們辨識他人的能力幾乎完全是靠非臉部的特徵,例如走路的方式或聲音。如果面臨一大群的活死人,又沒有立即能逃離的選項,那麼就像《活人甡吃》裡的尚恩和朋友那樣吧: 模仿喪屍的行動。做得夠好你就能在群體中來去自如而不被發現。你不需要奧斯卡獎等級的演技,只要能給活死人夠多線索,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一份子,而不是美味的人類就夠。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和認知神經基礎中心的助理教授/提莫西.威斯坦恩、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和數據科學的副教授/布萊德利.沃特克
~《喪屍腦科學:從神經科學來解答,喪屍的腦袋怎麼了》
~《DO ZOMBIES DREAM OF UNDEAD SHEEP》
#喪屍腦科學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喪屍腦科學》】↓↓
【金石堂購買《喪屍腦科學》】↓↓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