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超人學習》想要超速學習,先搞定不愛學習的大腦
30 幾歲了,還需要學習嗎,能改變什麼 ?
我就是不想努力啊,我寧願做一般人 …
我就是學得比別人慢 …
不想離開舒適圈,不怕沒有理由。
如果學習是被逼著的,誰也不想 !
那到底要如何快樂又高效的學習呢 ?
在《打造超人學習》中,作者鄭伊廷 (xdite) 告訴我們 :
想要學的快樂,心態很重要 ;
想要學的高效,要知道我們的學習方法錯在哪裡。
你可能會問,學東西不是「學會了」不然就「學不會」,跟心態有什麼關係 ?
讀了《打造超人學習》之後,我想說,或許這就是那些成功的人能拉開我們遠遠的秘密,而且依我觀察,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 : 大腦自己不會學習。
我們學習,但大腦自己不學習
學習,離不開大腦,沒有大腦的運算和記憶能力,我們學不會,也記不起來。
可是,在學習上我們格外仰賴大腦的能力,大腦自己卻不學習。
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腦會計算、會記憶,但是它的理解能力不會進步,就算我們再努力的學,也像幼兒園小朋友寫一篇 1000 字作文一樣,注音拼字半天,也寫不出 100 個字。
大腦有很強大的能力,但是如果沒有定期更新它的底層作業系統,就發揮不了它的功能。
就像我們買了一台硬體規格強大的電腦,安裝的卻是古老的 Windows 系統,可能連想用 Office 打報告都做不到。
大腦作業系統裡到底寫了什麼重要的程序呢 ?
對於學習方法的理解。
學習方法分為「學校式」學習和「社會式」學習。
分別來看看。
「學校式」學習 vs 「社會式」學習
小時候,我們跌倒了自己會爬起來,拼圖卡不進去,就換一片再試或是轉轉方向。雖然受傷、失敗過許多次,但小時候的我們並不害怕學走路,也不討厭拼圖,那時候的學習是很快樂、很自然的。
長大上學之後,不管喜歡的或不喜歡的科目都必須要學,為了得分就得死背,又無趣,又沒有動力,怎麼會想學 ? 考試的分數算法,是從 100 分開始往回扣分,也很沒有成就感。
後來大腦對這種學習方式麻木了,也不想反抗了,我們就形成了作者所說的「學校式學習」思維。
帶著這種「學校式學習」思維,我們進入了社會,就有了成年人常見的毛病 :
- 因為無趣,所以拖延 ;
- 因為看不見效果,所以三心二意 ;
- 因為沒有成就感,意志力消秏殆盡,再也撐不下去。
另一種學習思維,是「社會式學習」。
社會式的學習有幾項特點 :
一、社會式的學習,是需要什麼才學什麼,遇上了問題,才學怎麼解決。
目標是自己決定的,不需要為了得分而死記硬背,也不限制你用什麼學習方法,只要對自己有用就是有效。
二、社會式的學習,就像玩遊戲一樣。
先做些簡單的小任務,熟悉基本玩法之後,再挑戰一些大一點的關卡,失敗了就瘋狂嘗試下一輪,累積經驗值,積分只會增加,不會往回扣,玩起來有成就感,而且容易上癮。
三、社會式的學習,不是被動等待別人從基礎開始完整的教,而是在學到皮毛後,就跳過基礎直接做做看。
不是只學基礎知識而不去用,要直接動手做,做的過程中把知識架構搭建起來,有了知識骨架,知識才能填入其中。
四、社會式的學習,強調的不是記住,而是學會。
在學校,我們以為記住就是學會了 ;
而在社會中,是你用上了,知識才會被記住,才算是真正學會了一項技能。
成人的學習,不要再像學生一樣只會唸書,要自己找問題,學到了就要敢用,把過程當做打怪闖關,一次的嘗試能啟動下一次的嘗試,開始做,才有可能造就下一次的成功。
學習心態擺正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在學習上面常碰到的一類問題 : 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辦 ?
這要怎麼應對呢 ?
逆向拆解問題,啟動微小行動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知道學習上確實遇到困難了,但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這時候的大腦為了節省消秏能量,只能借口說自己是記憶力不好、太難學不會,然後就放棄了。
這類型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鑑作者的「逆向拆解法」。
「逆向拆解法」的操作方式是這樣的 :
當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的時候,先從想要達成的目標往回推,列出執行上有些什麼困難,然後把這些困難點轉為正面描述,就能把這些困難轉變成是尚待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行動清單。
例如,在讀書的時候我遇到了困難,就是「我不知道怎麼抓重點,讀完了都記不住內容」。
那麼轉為正面描述的話就是「讀書時快速抓重點的方法是什麼」,這就是行動方案,然後去看書、找資料和實做,驗證是否有效。
從目標往回推,就能拆解出真正的問題。
對我來說,「逆向拆解」不只是一個在遇到問題、毫無頭緒時的一種處理模式,更可貴的是它的「啟動能力」。
我們太常放棄,只因為要解決一件事情很複雜,很難搞,不知道怎麼下手。
這個時候,「逆向拆解法」能給我們帶來啟動的力量,而且只需要微小的行動,就是把困難點轉換為正面描述。
渡過那個最一開始的「卡住」,後面自然就通了。就像水管塞住,你只要用鐵絲伸進去戳它一個孔,再灌水,水一流動起來,大型異物就會開始鬆動,稍微施加水壓,就通了。
我們必須馬上動起來,做什麼都好,就是不要呆在那,等待放棄。
梅爾.羅賓斯 (Mel Robbins) 在《五秒法則》中也強調「立刻行動」的力量。
她這樣說 :「為了目標而產生行動的瞬間,你必須 5–4–3–2–1,讓身體動起來,否則大腦就會阻止你。」
遇到困難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覺,但隨時可以選擇如何行動。
而且,真正改變我們的,很少是因為一次的重大行動,而是你每天生活中做的、最微小的事情。
與大腦中的大象和平相處
大腦有思考缺陷,但大腦難以了解它自己。
《打造超人學習》給了我們提醒,大腦無法給自己換腦袋,只能靠我們有意識地給它輸入新的東西,啟動更新程序。
升級過程也並不總是順利。
老舊的大腦就像《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所說的那頭大象那樣固執、野蠻。
我們所做出的行動,是大腦中的大象和騎象人一起決定的。
騎象人雖然理性也講道理,但力量遠不如大象,騎象人只能給建議,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大象。大象感性又衝動,它要是不願意,誰也駕馭不了它。
在大腦更新與認知升級的過程中,大腦會抗拒新舊觀念的碰撞,對於新舊知識的融合也會產生不適應感,這是我們容易中途放棄,然後掙扎著想要再試一次,然後又一次放棄的主要原因,就像作者說的「一談到學習,心底又會浮上一股複雜的感覺」。
那我們在面對大腦中的大象給我們帶來的學習障礙時,又能怎麼辦呢 ?
或許可以借鑑《象與騎象人》的指導 : 我們應該做的是教導騎象人如何訓練大象,而不是直接跟大象說理。
這句話給我帶來一種力量,當我以後再次面對困難與心裡不適時,「抵抗」或「放棄」的想法再也不會馬上跳出來了,我知道是大象在反抗了,我再強硬也沒有用,我應該想辦法好好訓練大象。
先知道自己面對什麼問題,掌握到自己的想法,腦袋才能跳出「我要找替代方案」的思考,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我想,這或許也是我某一次在大腦小部件升級後所收獲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