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仁義

小鹿斑比
·
·
IPFS
·
聊一下自己的心得~

小鹿從以前就覺得,我們本來就是慕聖希賢的。

就像人性向善一樣,我們本來就崇敬有德的人,我們本來就會對他人產生慈悲之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世上的學問,只要是跟人性有關的,大多有其相通之處。
就像儒家說五常,佛家說五戒,五常與五戒,在字面上好像不一樣,但五常與五戒在內容上,其實是相通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想內容是一樣的。

「不殺生」是「仁」。
「不偷盜」是「義」。
「不邪淫」是「禮」。
「不妄語」是「信」。
「不飲酒」是「智」。

其中的仁,所謂的不殺生,其中的動機,不過就是孟子說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作為一個有慈悲心的人,對動物被宰殺、虐待、烹煮的苦難,是沒有辦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一個慈悲的人,自然會流露出惻隱之心,而惻隱之心,就是仁的表現。

我前陣子看到素易的電子報,上面說他們去參加研討會,其中有個主題是:我們為什麼要吃素?
討論會中,有人做了一個小實驗。

假設我們肚子非常餓,眼前擺著兩樣東西,一邊是隻黃澄澄、對我們啾啾叫的可愛小雞,一邊是一盤看起來鮮豔多汁好吃可口的水果。
請問大家,會挑選哪一邊來吃?

就算是沒有吃素的人,也會異口同聲地說:「水果!」

朋友拍的~

這個答案顯而易見,因為這就是人最直觀的選擇。
提出問題的人又追問,有沒有人會想把那隻小雞直接抓來,拔毛後啃著吃呢?
台下人露出了驚恐的神情,紛紛搖頭。

為什麼沒有人會想傷害那隻可愛的小雞?
因為我們的本性就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就是愛護動物的。

而這也讓我們看見了人真正的本質,我們看到水果時,自然引起食慾,讓我們想吃。
而當我們看到小雞時,我們的心感受到的是憐愛,我們會想保護牠、餵養牠,而不是傷害牠。

這不就是仁嗎?講到仁,就讓人想到義。

義,宜也。
行為不違背本性,就是合宜的行為。

孔子跟我們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是因為知曉、明白自己的本性,所以做義行,小人是因為只知道利益,才會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但只要良心顯露,只要我們親近真理,是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簡單來說,當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往怎樣的目標走去,那我們就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拖延,不是找藉口,不是找理由。

簡單來說,就像我們已經知道跟對方有約,那下雨不下雨有影響嗎?又不是下冰雹。
哪有什麼下雨就失約的事情,下雨與否與自己是否出門,並沒有一定的關聯,不過就是自己不想遵守約定罷了,為什麼要用下雨作為藉口?

有些事情,如果我們認為這是該做的,那就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去完成。
有人會說,我年紀大了,這些事情交給年輕人去做吧!
小鹿以前有提過的,東晉時的法顯大師,他就是有感於僧團規範與經律缺少,六十歲高齡照樣承擔起責任,出發取經。
他沒說自己老了應該年輕的人去,他知道了,他還能做,那他就去做了。
他會不知道前方路途難行嗎?
他知道啊,但他更知道的是,那是他應該要去做的事情,難行又如何?只要能行即可。

遮雨棚滿特別的

就像玄奘去西方取經時,他不知道國家不准嗎?
他知道啊,但不去行嗎?更不行啊,所以他偷渡也要去。
當他離開最後一個補給站,不小心打翻水囊,他會不知道水帶得不夠,去沙漠中會死人嗎?他知道啊,但他想起自己的誓願: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
所以他咬牙深入荒漠,在極度的困頓中,玄奘始終虔敬的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停,祈願菩薩慈愍東土眾生,護佑此次西行求法的願行。
真的多虧最後老馬識途,找到綠洲,讓玄奘能成功前往西方取經。

什麼是義?這就是義。
就是良心做主,就是義不容辭,就是當仁不讓,就是不推責,不懈怠。

該承當就承當,能力不足就補充,學識不足就學習,脾氣不夠好就改變,不過是缺哪補哪,不過是該做就做。

當然,這些小鹿自己也沒有做得很好,也還在學習的路上,希望最後我也能說,我的人生之中,也是有些仁心義行的蹤影的,先去搭車啦,明天聊(揮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小鹿斑比想記錄那些閱讀過後有感觸的笑點與那些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的小事,雁過可能會留影,也可能被拔毛,也可能成為某人眼底映照下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色的風景,就看看我眼底的風景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雜事閒聊

小鹿的2024

簡短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