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不是個什麼東西
有人會喜歡把一些開放性語意的話拿出來說「你看,這裡面蘊含了大道理」,如果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只能講出一句與之相關聯、普普通通的話,那這最多算是小聰明;如果能講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話,那無疑會被稱作大智慧,還會補上一句「嗯,我就這個意思,小朋友你很有慧根嘛」。齁,原來慧根就是毫無邏輯的想像力。
如果一句話或一段話中包含了需要被領悟的智慧,那為什麼不直接說出這個智慧,而要遮遮掩掩等別人自己「體悟」?還是說賣個關子更容易感動到別人,順便讓對方崇拜自己?總之別想說清楚,畢竟講愈清楚,前後就愈不合邏輯。
同樣也是這句話,在時間層面上往往推測到的結果距離現在愈遠,「智慧」就愈「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遠見,最好遠到超越自己的生死,這樣就算講錯也沒人告訴他驗證結果如何。
所以有些人口中的「智慧」,不過是對既有經驗的跳躍式聯想,那麼需要被「體悟」的那些「充滿智慧的」話,愈模稜兩可、語意開放,伴隨的想像空間就愈廣闊。可發揮解讀能力的空間變大,就比誰先能想像到對方想不到的聯繫了,此時經驗就變得異常重要:我見過的你沒見過,那我能聯想到的東西中,就很容易出現那種,讓對面認真聽的屁孩起一身雞皮疙瘩的東西。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覺得自己吃鹽比屁孩吃米還多的老人家,就算再脫離時代,也會認為自己更有智慧的原因,他只是錯誤地認為,就算是聖人的經驗也全都要來自生活,這樣而已。
但生活經驗歸根結柢只是自然經驗的一小部分,如果智慧僅僅來自這個人的經歷、那個人的經歷,那「智慧」也太爛了,多讀幾十本小說就能參悟大道了!
智慧可以是更高層次的與眾不同,而絕不是在經驗匱乏時讓對方自己「悟」,畢竟年輕人不小心悟出個屁來,兩邊都尷尬。就好像佛學裡面「空」跟「無」在概念上的差異,好多中文讀者把這個理解為什麼可怕玄妙的玄學差異,但實際上它們只是印歐語系中本身就有明顯分別的兩個單字而已,只是中文譯作沒有兩個單字日常語言的語境,就引發了對其中「智慧」的無限遐想。所以說嘛,有些人口中的「智慧」源於無知,僅此而已。
沒有用的後記
最近其實也不算忙,但就是犯懶(沒救了)
讀完書寫完筆記就在打電動,根本懶得改文章(. ❛ ᴗ ❛.)
話說瑪蓮妮雅打了二十幾次才過,但是沒看攻略影片自己研究出來的打法我可真棒啊(~ ̄▽ ̄)~
喔,答應網軍的敗票文還要po,不然就來不及了XDD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