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必修課 - 大腦的偏誤
本篇文章會於近日上架 Youtube 與 Podcast 版本,歡迎追蹤。
▍前言:投資最重要的事
不論你投資股票、加密貨幣、房地產等等,都要擁有一大堆專業知識來協助「判斷」,你有想過「判斷」這件事,反而讓你的專業知識一文不值嗎?
人類的大腦是不可靠的,在判斷、思考時會出現錯誤,這造成投資上很大的阻礙,賺錢、賠錢就差在一念之間,今天讓我們看看人類的大腦有多笨,以及該如何防範。
▍萬年不變的大腦
生物的演化已經很緩慢了,但人類的演化更是異常緩慢,甚至可以說是停滯了數十萬年,因為人類的科技很發達,再多的基因缺陷都能夠存活,讓生物演化的「篩選」機制無法正常運作,使我們的大腦構造還停留在數萬年前。
數萬年前的大腦是用來野外求生,現在的大腦是用來辦公室工作,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生活,導致很多錯誤出現。
▍大腦的錯誤:「偏誤」與「雜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寫了兩本經典好書「快思慢想」與「雜訊」,完整說明大腦有什麼錯誤,而這些錯誤可以分為「偏誤」與「雜訊」。
「偏誤」就是對事物的偏見與偏差,你心中所認為的,與實際事實有差距。
「雜訊」就是你的善變,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會因爲時間、環境而朝令夕改。
如果用「打靶」來比喻偏誤與雜訊,偏誤就是落點都很集中,卻偏向某一個方位。而雜訊則是落點很分散,平均起來卻正中紅心。
看到這邊各位一定一頭霧水,就讓我來舉幾個例子!
▍偏誤範例(一):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很常發生,也是殺傷力極大的認知錯誤,會讓你越走越偏。
所謂的確認偏誤就是「先入為主」,你心中先有答案才去搜尋資訊,只要搜尋到的內容你不認同,就自動略過,導致你只看到你想看的,搜尋再多的資料也毫無幫助,這現象在選舉期間非常明顯,各政黨的支持者只願意看自己想看的,同溫層越來越厚。
我們在投資時,也常常陷入確認偏誤,例如現在的 AI 題材非常熱門,當你先入為主的認為 AI 很有潛力,那些負面資訊就會被你略過,例如 ChatGPT 時常給出錯誤答案、AI 無法取代人類,這些觀點你越看越不喜歡,就開始拒絕接受,確認偏誤就因此產生。
▍偏誤範例(二):權威偏誤
多數人都很敬重專業人士,例如法官、醫生、教授等等,有聲望的名人也是大家敬重的對象,例如演員、歌手、政治人物等等,這些權威所講的話大家都會認為是正確的,甚至認為是聖旨,但有個問題是,這些權威在他們熟悉的領域很專業,不代表對其他領域也了解,當他們跨領域發表看法,往往會錯誤百出,但許多追隨者還是相信他們所講的話,這就是權威偏誤。
而權威偏誤就是廣告最常用的手法,一個奧運金牌選手代言洗髮精,你就會覺得這款洗髮精很好。
在投資領域也有很多權威偏誤,畢竟金融市場非常複雜,許多韭菜都是跟隨大神們投資,查理蒙格就時常批評加密貨幣,去搜尋新聞可以看到許多精彩言論,蒙格的追隨者也因此陷入權威偏誤,對加密貨幣抱持負面態度。
▍雜訊範例(一):場合雜訊
聊完偏誤,我們再來看看雜訊,人類對事物的判斷,很容易受環境影響,導致我們對同一件事的看法產生改變,這就是場合雜訊。
例如今天早上下雨,讓你心情不太好,所以看什麼都不順眼,在評估是否該買進微軟股票時,就覺得這是間爛公司,不該買進股票,但到了下午出太陽,你的心情變愉快了,忽然覺得買微軟也不錯,但微軟這間公司從頭到尾都沒改變,改變的只有你的心情。
這個場合雜訊,在法官做判決時也屢見不鮮,同樣的犯罪行為,在法官心情不好時會判更重,所以某些罪犯被多關一個月,可能只是因為法官支持的球隊輸球,導致心情不好。
▍雜訊範例(二):水準雜訊
我們時常認為專家的判斷都很精準,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專家們對同一件事的判斷,往往會天差地遠,例如同一件竊盜案給三個法官來判,他們判出來的刑度,可能差距到數月,甚至差距到數年,這就是水準雜訊,每位專家心中的基準不同。
金融圈的「專業人士」更是水準雜訊的佼佼者,你去看各大投資機構的報告,或是某些經理人對經濟的看法,就會發現,十個人有十種預測,根本各說各話。
▍你能記住幾種?
前面舉例了確認偏誤、權威偏誤、場合雜訊等等,但認知的錯誤還有更多,例如樂觀偏誤、型態雜訊、定錨偏誤、從眾效應、……,族繁不及備載,如果你想一一破解這些認知錯誤,根本就不可能,你連記住這些錯誤有哪些都做不到。
大腦的認知錯誤真的太多了,所以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應對方法,接下來我會分享三個我最常用的方法,這幾個方法讓我在投資與生活上,減少了許多錯誤的發生。
▍解決方法一:反問自己「真的嗎?」
許多偏誤都是來自於大腦偷懶,當心中有第一個答案之後,就停止運作,不會去思考第二、第三個答案,所以我時常自我對話,問自己「真的嗎?」。
例如我在判斷現在的經濟趨勢時,會去搜集各種經濟數據並做出結論,然後再反問自己「真的嗎?」「我引用的數據準確嗎?」「是不是有遺漏哪種資產?」「這些數據是不是沒反應細節?」,讓我不斷思考與尋找錯誤,盡量讓自己的大腦不偷懶。
▍解決方法二:善用數據
有在看我文章與 Youtube 的夥伴,就知道我非常喜歡研究數據,因為數據是用宏觀角度看事情,比較不受個案影響,依照數據做決策,也能避免過多的主觀判斷。
下圖是美股 S&P500 的統計數據,統計範圍是 1926-2022 年,在這段期間,如果你持有股票一年並賣掉,有可能賺 50% 也可能賠 40%,若是持有十五年再賣掉,有可能不賺不賠或是賺 18%,這樣能看出,持有股票的時間越久,賠錢的機率越低,當你了解這些數據,就能夠協助你做投資決策,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持有大盤 ETF,是一個很穩健的投資方式。
▍解決方法三:先提升知識,再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很容易懂,也是許多人會做的事情,但我想強調的是「提升知識」,因為當你知識不足,再怎麼換位思考都是以管窺天,例如你想猜測你老闆的想法,就必須讓自己具備老闆等級的知識,對於商業、行銷、人事、財務等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才能有效的換位思考,才能搞懂老闆的想法,才能理解老闆為什麼要對你下這樣的指令。
投資時最實用的換位思考,就是去研究你的「對手」,股票、房地產、加密貨幣的買賣,都是一個人賣出另一人買入,所以與你進行交易的就是對手。而我自己是「長週期投資者」,會時常觀察「短週期投機者」的動向,這些炒短線的群體容易追漲殺跌,當他們開始恐慌拋售時,我就能夠去撿便宜然後長期持有,但他們是否陷入恐慌,我必須要先有足夠的炒短線知識,才能正確判讀他們的想法。
▍結論:大腦不可靠
大腦的認知錯誤真的太多了,如果太依賴大腦來做決策,就會漏洞百出,而投資市場的決策錯誤,賠的都是你上班賺來的血汗錢,所以善用一些方法與工具來減少認知錯誤吧,例如「定期定額」就是一個減少決策的好策略。
最後送上塔雷伯的經典語句:「你該投資於準備,而不是投資於預測。」
▍『歡迎參加』經典好書線上分享
如果想瞭解更多大腦的認知錯誤,推薦去看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與「雜訊」,我也會在 6/2(日)的馬特夜話做線上分享,幫各位導讀這兩本書,歡迎來參加。
活動連結(Matters Discord):https://discord.gg/5vtRtCYWak?event=1236837527265087503
▍追蹤我
Youtube 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gm6tQYpBrJD4Kd1bCnxg
Podcast 連結: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愛鏈歐文/id1681401334
Matters 連結:https://matters.town/@owenlovechain
Telegram 連結:https://t.me/+hYuSxjeD_I82OTk1
Linktree 連結:https://linktr.ee/owenlovech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