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鏈閃 - WEB3.0 快訊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2022 年最被低估的趨勢:加密貨幣正在滲透手機及其應用情境

鏈閃 - WEB3.0 快訊
·
·
2022 年最被低估的趨勢:加密貨幣正在滲透手機及其應用情境

⚡️快訊:

Web3 新創公司 Iomob 執行長兼聯合創辦人 Boyd Cohen 預測 10 年後,大眾仍將在現實世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因此,如果你是加密技術的佈道者,那就加入手機潮流之中吧。

⚡️摘譯:

雖然 2022 年最有可能被銘記為「以太坊合併(The Merge)」之年,以及 FTX、三箭資本和 Terra 等產業中堅力量的覆滅之年,但 2022 年出現了另一個不太受重視但頗具影響力的趨勢:加密貨幣終於認知到了手機的重要性。

幾乎每個加密貨幣的投資人和創辦人都表示,他們的下一個重點是讓十億人使用加密貨幣。大多數的預期認為加密貨幣用戶總數目前約在 3 億左右。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先達到第一個十億,然後才能達到下一個。如果不真正擁抱智慧型手機技術,我們將永遠無法達成這一里程碑。

據估計,世界上超過 90% 人口擁有手機,83%(即 66 億人)人口擁有智慧型手機。 與此同時,世界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家裡有電腦。

今年,元宇宙項目也出現在全球視野之中,還有一本關於該產業的開創性書籍:Matthew Ball 的《The Metaverse》。 然而,儘管圍繞虛擬世界的討論不斷,但我敢打賭,10 年後,世界上多數人仍然不會擁有 VR 頭盔,而是透過手機繼續參與現實世界,畢竟 AR 的進步得越來越快,很難預期未來會是 VR 的天下。

2022 年,加密產業在改善使用者體驗甚至支援手機使用加密貨幣的硬體設備方面取得了多項進展。今年 Solana 因宣布推出一款名為 Saga 且支援加密貨幣技術的安卓手機而引起了轟動。

老實說,和許多其它加密貨幣觀察家一樣,我最初的想法並不看好這一發展,因為 Saga 只支持 Solana 錢包和 Solana 生態系。 然而,事實證明,Solana 正在透過『支援以太坊、其它Layer 1 和 Layer 2 區塊鏈應用程式』的方式來開放其平台。

Polygon 最近還宣布計畫與手機製造商合作,讓 Web3 使用者能更方便得在手機上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Celo 是一個手機優先的第一層區塊鏈,該區塊鏈於 2022 年出現。這一趨勢也顯示開發人員對融入手機與其應用情境的興趣越來越大。

Helium Network 也不甘示弱,自稱其物聯網 (IoT) 網路擁有超過 100 萬個去中心化熱點,並於 8 月推出 Helium Mobile。 然而,最近的報導對 Helium 聲明的有效性和 Helium Mobile 的實際效用提出了質疑,因為該網路主要在室內運作。

在應用程式方面還有更多發展。

我完全同意許多人的看法:他們認為遊戲可能是吸引第一個十億人加入加密貨幣世界,並幫助加速導入第二個十億人進到加密貨幣世界的途徑。但是,再次強調,為了吸引大眾,這些遊戲必須在手機設備上易於使用並提供足夠的遊戲性。

今年見證了 GenoPets、SweatCoin 和 Stepn 等多款 Move2Earn 遊戲的出現和快速成長。 雖然利用 Move2Earn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型並不容易,但透過智慧型手機鼓勵人們在移動過程中玩遊戲並從中賺錢的潛力非常酷。

最新消息表明,Apple 看到了非同質化代幣(NFT)熱潮中的發財機會,該公司計劃對 App Store 及應用程式中的 NFT 販售行為徵收 30% 的平台費用。雖然部分人士向為這是加密貨幣主流化的證據之一,但作為 NFT 及 Move2Earn 遊戲的創辦人,我對 30% 的高昂蘋果税感到震驚。

這是許多人將 Web3 視為通向更具包容性的社群的主要原因,因為在這些項目中,價值創造者和開發者比 Web 2 守門人(如蘋果及其 App Store,這些平台會徵收費用)貢獻的更多,也應分到更多的成果。 此外,Apple 正在對以 NFT 技術為核心的應用程式加上限制,這些應用程式將 NFT 用於應用程式內。也就是說,Apple 樂於利用這些「JPEG」發財,而不是發展具有實用性的 NFT,這與大多數 NFT 項目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

加密貨幣產業的 2022 年,對許多人來說,可能由幾個不良行為者及波動加劇的熊市所組成。 然而,從開發應用功能的角度來看,這一年也應該是加密產業對手機、移動設備的使用者體驗、使用者介面和硬體設備的轉折點。 如果我們要導入下一個億和數十億的使用者,手機及移動設備是兵家必爭之地。

新聞來源:Coindesk

圖片來源:Unsplash

摘譯者:MobSheff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