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wwngreenhop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病毒与人类 寓言三则(其二)

wwngreenhope
·

其二 开会

由于病毒发展的势头迅猛,人类准备打起精神来应对了。到底怎么应对,是需要通过开会来决定的。会议室把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会议室外的日常运行由室内决定,似乎向来如此。

开会的圆桌不大,围成一圈,大概有十多个座位吧,十二个或是十三个,都是专业人士。

有人率先发言了。听他的自我介绍,原来是位医学专家。这位医学专家介绍了目前观测到的病患状况,讨论了这个由病毒带来的疾病,对人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随后,他建议,我们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努力去寻找治疗方案。

医学专家的意见得到了重视。有人埋头在沙沙地记录着。有人迅速地把他的话整理了出来,形成了条子,交人送到会议室之外去了。

今天看来,人类的会议室已经很先进了。会议室有四面墙,其中有三面都是单向透明的。

房间里面可以看到外面的变化,听到外面的声音;但外面却看不到里面,而且由于墙壁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吸音效果很好——除了有意放出声音而外,室内的讨论也不能被外面听到。

剩下的那面墙是按大屏幕来设计的。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与会议讨论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

目前屏幕上显示的是病毒感染人类的即时变化曲线。

医学专家发言、医学意见的条子递出去之后,与会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屏幕,只见曲线的变化仍然很陡峭。

这时第二位专家开口了。这是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公共卫生专家提出,我们不能只注意治疗。控制病毒的传播速度是首位的,控制和治疗要并重。他的发言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一些人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也开始点头了,包括第一个起来发言的医学专家。既然很多人同意,那么新的条子又开始递到室外去了。

与会的人们紧盯着屏幕,盼望着曲线的变化。在关注屏幕的同时,会议发言并没有停止。

接下来的发言接二连三。先是传播学专家起来,提出要让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付病毒时,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这当然没有人反对。两位记者模样的人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不过他们却分别跑向了会议室的左右侧门。随即有人从正门推门进来,声称自己是一线的医生,要来分享一些关于病毒的发现,与会的人们热情地欢迎了他。这几位,加上一位跑来跑去递话筒的人都有很强的行动力,他们好像形成了小组,一边讨论一边忙个不停。

人们还在盯着屏幕。人类科技着实先进,这屏幕着实智能。随着行动小组的忙前忙后,原本

合为一整块的屏幕出现了九宫格式的分屏,外围几格呈现不同曲线,分别对应室外不同区域的情况。中央的那格则包含多条曲线,直观地展现对比。

各条曲线都在持续变化着,延伸着;它们只在最开始有重合,自出现分叉后均是各自变化。

这种差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行动小组仍忙得热火朝天,讨论声也不时传来。他们也是开会以来发言次数最多的。

忽然一个新面孔开口发言了。原来他是一位社会学家。他向与会者分析了各条曲线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大家听后都陷入了思考。还是行动小组反应快,他们似乎得了启发,顺着社会学家给出的线索,又琢磨出了什么方案,忙不迭地在室内室外跑来跑去。

可是人们期待的、大幅向下的曲线发展趋势一直没有出现。会议似乎出现了一点短暂的冷场。这时生物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站了起来。生物学家分析了病毒本身的演化规律。

哲学家提议与会者继续发展社会学家的话题,一起对人类处境做出反思。神学家开始祷告,提醒人们要谦卑。

会议的话题似乎开始有些发散了。与会者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聚集,会议好像要分出不同的会场。有人开口吐槽,我连自己一开始说了什么都记不清了。一听这话,不少人都愣住了。是啊,由于讨论了好多轮,自己之前的发言还真有些印象模糊了。这时之前一直埋头沙沙地记录着的两人抬起了头。原来这两位一位是文学家,一位是历史学家。他们都在做着记录。历史学家说,曲线是不断展开的,会议也时刻发展,时间线一直没有停止。我们要面向未来决策,就不能不了解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不能对会议发展到了哪一步一无所知。

这话说得不错,看起来大家都赞同。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回顾起发生过的讨论来,但声音嘈杂,讨论得很大声,却不容易听清每个人在说什么。只是看起来好像每个人对刚刚发生过哪些讨论,有着不同的认识;人类的记忆好不牢靠。

这种吵吵嚷嚷的局面没有持续多久,讨论的声音便小了下来。原来每个人面前的话筒快没电了,只剩那个移动话筒的电力还很充足。由于大家谈兴正浓,都想争着让自己的声音率先被别人听见,那个一直不怎么说话,可是跑来跑去递着话筒的人终于被人们注意到了。

好多人都抢着说,快过来,把话筒拿到我面前来。可是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那位递话筒的人却开口说话了:都不要吵,现在我说了算,我想让谁说话,谁才能被听见。

说着,他拿着话筒站了起来,有着一股睥睨群雄的气势。这会议不知道还能不能开下去。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