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HJ|Chaos to Cosmos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Chaos日常隨筆|哲學啊。

HJ|Chaos to Cosmos
·
·
因疲倦躺上床不久,忽然想起什麼事情還沒做,原來是我還沒將早已寫好許久的文章按下發布,順便補上幾句突發奇想的感慨。這個禮拜的生活有些爆炸,兩份兼職工作、研究所課業,下禮拜輪到為導讀那本難以整理出系統性論述的尼采著作。這篇短文是我送對哲學的表白,因此是構成我最重要的日常隨筆,而非哲學思考。

寫在前面

因疲倦躺上床不久,忽然想起什麼事情還沒做,原來是我還沒將早已寫好許久的文章按下發布,順便補上幾句突發奇想的感慨。這個禮拜的生活有些爆炸,兩份兼職工作、研究所課業,下禮拜輪到為導讀那本難以整理出系統性論述的尼采著作。

如果想先來看點與哲學有關的文章,不如先去看我前陣子寫作的那兩篇觀後感,道德心理學研究《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一本帶給我深深啟發的著作。

這篇短文是我送對哲學的表白因此是構成我最重要的日常隨筆而非哲學思考




啟蒙

我在高中的某次國文課堂上被《莊子》啟蒙,我還記得上課討論的文章是「庖丁解牛」,全班同學裡面,結果只有我下課之後還一直追問班導,希望他深入解釋「官欲止神欲行」到底是什麼意思。

至於老師給怎麼樣的回應,我確實倒也不記得了,如果我印象深刻,我應該到現在還會記得才對。我記得很清晰的,反而是我在那次課堂以後,自己去買了一本陳鼓應老師寫的,薄薄的《莊子哲學》裡頭提到〈逍遙遊〉的鯤鵬、學鳩的故事。

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莊子‧逍遙遊》


共感

那時閱讀完,我的心情從「啟蒙」變成了「共鳴」與深刻的「感動」我就姑且稱這種特殊的感覺叫做「共感」吧。於是,我抱持著這份天真的傻勁進入了哲學系,抱著單純對哲學的追求一直到了今天,成為一名處於水深火熱的哲學研究生。

越是深入探究哲學以後,尤其是自己喜歡的「中國哲學」一類,才發現對此感興趣的同儕少之又少,在學術界的定位又在中文系與哲學系之間,身處相當的尷尬位置。

哲學學術圈兩大派別分別是分析哲學歐陸哲學,雙方激烈辯論不已,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只有中國哲學,或者更寬廣的說,東方哲學在一旁坐著自己的事情。



圖像

在大學階段的某天,有位國立頂大的中文系老師來學校演講提到,近年來出土文獻研究的重大發現,其實足以讓儒學以全面不同的角度看待,因此,他的願景發展這個觀點,不只儒學,而是以全新眼光來看待過去傳統中國哲學的研究。

不論他的觀點是否正確,這件事情也並非我這篇文章要做的事情。但我仍然記得,我當時在台下專注聽著,認真書寫筆記的雙手第一次停了下來。我抬起頭以佩服的眼光望向台上的講者,心想:這就是格局與創見原來這就是作為一個學者應該追求的事情

隨即,我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充滿興趣的莊子思想,與這門學者的一席話,產生了某種我不知道如何解釋的化學反應,我只知道有某個模樣越來越清晰,它的輪廓越來越深刻,並隨著某些不明就裡的感動,線條被勾勒得越來越能讓人分辨:原來是這樣啊



期待、困惑

我期待自己能夠朝向那個理想的樣子邁進,回過神來,我確實也成為那名學者所屬學校的研究生。同時閱讀許多其他學者的著名作品,這條探索哲學的道路越走下去,越發現自己與那些發自內心欽佩的學者,這個距離是多麼遙遠

一方面也發現了許多自己難以接受的學術圈偏好或慣例,到了新學校旁聽自己最有興趣的Z老師在大學部,給大一必修開設的課程,他點評過去學界著作與當今學術現象提到,目前台灣哲學界,討論總是過於迂腐或觀點不夠創新又或基本概念解釋不夠詳盡

Z老師面對自己的研究是名謙虛的學者,但點評他人的作品時卻相當獨到、犀利,眾多學者看來他對自身的觀點以有120%準備,他卻總是只推論到100%,甚至80%不到的程度。

他從來不會把自己沒有太多準備的論點闡述詳盡,總是語帶保留討論空間,不斷強調這些只是他自己的觀點。儘管在許多學者看來,他已經做好完備的爬梳推論他總是謙虛的沒有推論發展太多理論與體系

我開始對此感到困惑不已,就連這麼優秀的學者都不敢提出太多突破性的觀點,何況是我這個毛頭小子,第一次試試學術圈水溫的碩士生,當我說出真正的創新看法又有誰會理我呢更別說支持我呢

我越來越困惑了,對我而言,哲學便是不斷追問著理由,期待雙方能夠給出充滿說服力的觀點交鋒,激烈碰撞出更加健全的觀點。我赫然發現,學術界越是勇於挑戰舊有觀點的人越不容易被受到重視

每個人都在自顧自說自己的話每個人都沒有在聽每個人說話

當我渴望跳出舊有框架,不想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的啦啦隊,當我有這份覺悟的時,隨即想起歷史上那些哲人他們在身前難道不也是被大眾所排斥嗎不也是被這麼忽略不被社群所接納嗎



我已經不敢想像

哲學啊哲學啊,每當我亦步亦趨卻又不敢往前踏一步,當我做好準備走向你,終於踏向這一步時,你卻又向後退了兩步;當我停滯不前時,你又向我奔來,只要我做出了些許的回應,你便又離我漸漸遠去。

若是我沒有這麼的不安反倒是積極向你邁去呢只剩下這種可能尚未嘗試

我已經不敢想像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