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隨便閒聊巴洛克音樂
巴洛克音樂對我而言代表著音樂的純粹美,巴哈更是將這種美昇華為純粹形式美,在我看來就是像數學一樣的純粹形式美。像我理解的中世紀晚期畫作,他們追求的直觀美並非毫無感情,而是將感情和思想放在次要的地位,有時作為發想的契機、有時則作為直觀美的餘興。而與畫作不同的是,中世紀畫作是確定符號對現實的確實再現,而音樂則是以確定符號對感覺的模糊再現,而且音樂的這種模糊並非一定程度的共識就能提供指向,原作者的意圖,如果不是像愛寫信的莫札特時常把寫作意圖混在低俗玩笑裡的話,通常在手稿上註釋的簡短文字很難斷言原本的情感,無論多有理論依據的解讀也難免會參雜解讀者的情感在裡面,很難說完全不會是一廂情願。後面的人用主題去理解前人的音樂,從一個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就很可笑,就好像把一幅很美的畫作用馬克筆標記上重點,再舉著擴音器大聲告訴人們:「這個女人的左側乳房才是整幅畫結構上的重點!」這種。雖然說很有理沒錯,但卻在破壞不同觀賞者各自對美的理解甚至美本身。如果是800'後期之後的作品,這樣「喊」一點都不過分,因為我理解的「主題」就是作者對自己明確意向的大聲宣告,但用這種方式宣告原本就未加明確的內涵,幾乎是一種自大。
那個時期我比較喜歡巴哈的大提琴跟管風琴,Telemann的鋼琴,韋瓦第的小提琴。但我是那種喜歡隨便聽的人,不會特意記曲名或者作品號,也不會特意記住演奏者,高中時候在CD機裡放一張五十幾分鐘的光盤去寫作業那樣養成的習慣,如果當初聽的都換成很多作曲家那種合緝,我可能現在只能分清作品風格,連作曲家都分不清XD
一般去聽合緝,又沒必要炫耀:「阿這個廣告的背景樂其實是韋瓦第的四季喔!」這樣,就感覺很無聊,誰會在做滷肉飯的時候特意跟你講說澱粉的分子式是(C6H10O5)n啊!?
但是聽多有時候就會蠻在意結構,比如巴哈有一首大提琴(根本不知道名字),明明直覺上可以終止式了還要用屬和弦打斷完結,最後又變化三次還是四次(就根本是在重複)再加上一段過渡才終止,這種單純在追求形式的完美在我心裡就不像是在追求美,更偏向於在追求形式。(話說剛還在跟女友吐槽如果是傳統爵士樂會不會先用一個減和弦再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重複最後用不知道什麼東西結尾XD 有誇張啦,但我就是這麼討厭爵士樂~也沒有說不好,就單純我自己不喜歡,不喜歡到有這種小機會都要藉機吐槽。)
不記演奏者並不是說對演奏者沒有絲毫期望或分別,只是聽到感覺比較好的版本保存下來就好,沒有必要知道是誰在演奏,因為可能就是有人很會處理郭德堡變奏曲,但處理賦格就是感覺有些地方很奇怪(可能,就只是舉個例子,因為我也記不住我聽的到底是哪首XD)。我比較會在意演奏的「呼吸感」,這種呼吸感並不像古典時期作為處理手段(作者的敘述結構)那麼明顯,而是像詩句一樣從語言自然演化出的朗誦節奏(音樂的自然結構),講到這裡我想說,剛開始我還很不習慣很多CD裡面出現的演奏者的呼吸聲,感覺很影響音樂,但慢慢被動接受以後,就覺得這個呼吸聲其實可能剛好就是作曲家的呼吸、原本就是音樂的一部分,它可能也是我後來才意識到的巴洛克音樂的魅力:不會用華麗的修辭跟詩意的結構去「製造」美,而是從自然的語句中結合跟「發現」美,這種發現帶來的那種很偶然的驚喜,時常比後來音樂的衝擊甚至是「合理感」更令我享受。
一直都很沒有用的後記
有時下午實在太睏就會睡十幾分鐘,放海頓睡超快!有次點錯點到蕭邦,結果可想而知,那可是連某夜曲都會用叛逆期爆表的兩小節把人驚醒的男人!!!(大學時期那個中二顧影自憐的我真的在蕭邦的音樂裡找到很多共鳴XD)
話說我還蠻喜歡聽中世紀音樂,還沒有平均律那個時期的,現在的Ataraxia樂團還會模仿這些古代形式寫歌,我超喜歡!(女友誇我品味獨特~_~)但不曉得為什麼,烏斯特沃爾斯卡婭模仿的我就完全沒辦法接受XDDDD(不要在意,我又在講幹話,請喜歡烏斯特沃爾斯卡婭的同學不要罵我哈哈哈哈)
話說我記得文藝復興音樂樂譜轉寫的時候都要降半音(還是我記錯),能讀到這裡的專家能不能幫我解釋下這是為什麼啊,一直很疑惑又沒查到~_~ 是跟樂器有關嗎......
笑死,我家黑貓貓好像對音樂很敏感(另一位就一般般),有次忘記在聽誰的鋼琴曲,他就在那裡用尾巴打節奏,我看到以後笑噴才打斷他。有時候聽歌劇阿之類的他也會湊過來一臉認真地在聽,放到廣告裡的流行樂是就完全不會鳥XD 然後以前女友每次練聲練到A5他就要跑去尿尿,超準的,後來才慢慢適應。
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不允許任何腹黑評論,那我不寫在正文裡總可以吧?我覺得傳統爵士樂就是給了一群很會打節奏的猩猩一架鋼琴,讓他們亂彈出來的音樂。但我並不否定爵士樂的存在,也完全不否定愛聽爵士樂的人的品味,都是我的偏見沒錯啦,但因為自己不喜歡就用政治武器讓人閉嘴才是真的有病啊~
喔,雖然過年,但我就是很惡意地不會祝大家新年快樂的那種人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