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cycling_w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非暴力溝通-導讀

cycling_w
·
學校教育教導了我們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等常識,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基本的認知。但學校並沒有教導人與人如何該如何溝通與相處。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需要經過一點時間的歷練,我認為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嘗與體會的書。

溝通被價值觀影響:

人們第一次的溝通,大多來自與親人的互動。每個人的價值觀就像別墅,而每次與親人的互動,就是塊價值觀的磚瓦,深深影響成年後的行為。進入校園後便不斷使用原始家庭的價值觀,同時也除錯與修正。此時價值觀的投影,便是人們的外顯行為。學校教導如何認識歷史、探索科學,但並沒有任何一堂課,導該如何與人好好溝通。

溝通行為深深受到價值觀影響,習慣後便會不加思索地反應出來,也就是"自動駕駛"。很多可能認為看到客觀的事情,其實都是依照自己價值觀解讀後投射出來的結果。

舉個例子(參考來自:與成功有約的小故事):

在捷運上看到一位父親坐在座位發呆,放任孩子任意喧嘩吵鬧。此時你不耐煩的走近並告知這位父親,希望他管管孩子,避免打擾到想休息的乘客。此時父親低聲地跟你道歉,並告知他們從醫院出來。孩子的母親剛離世,因此他分神而沒留意到孩子的狀況。孩子可能也跟他一樣,還無法接受失去母親這件事。儘管孩子吵鬧的客觀事實並沒有改變,但此時的你,想法跟一開始還會是一樣的嗎?


由內而外,有意識的練習:

市面上改善溝通的書,實在多到數不清, 有教導如何溝通、如何協商、如何談判.....。可能教導需要眼神如何對視,或者是肢體如何表達,甚至說話的公式與套路.....。但這一系列的書籍可能都像是武俠小說裡的外功心法,沒有內功的支撐很快就會被看破手腳的。人與人的溝通也是同樣的道理,而"非暴力溝通"講述的就是溝通的內功心法。

非暴力溝通: 1)客觀描述事實 2)表達自我感受與需求 3)正向表達請求

非暴力溝通核心觀念是"同理心",我認為要先同理自己的情緒,然後才是同理他人。說起來很簡單,但知易行難呀!!!

第一次閱讀類似書籍的你:

(1) 可能覺得閱讀起來難以領悟? 書本內容過於偏激? 講起來文謅謅的?

--> 建議如果有類似困擾,可以先從賴佩霞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開始閱讀。內容相對白話口語,也比較多貼近生活的例子。但我認為盧森堡博士的著作是無法被取代的。

(2) 其實我認為同理心這件事,會深深影響這一本書的吸收程度。不是說直接看這本書會看不懂,而是可以延伸閱讀同理自我的相關資訊: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或是從youtube上觀看"薩提爾冰山理論"相關內容。

建議閱讀藍圖: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非暴力溝通->華頓商學院的談判課

溝通的道理不難懂,難在落實實踐 ,唯有不斷練習     ~共勉之~

#盡量將書中內容留給讀者

#希望能夠引起閱讀興趣

#別像獅子般兇猛,請好好說話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