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應該剖開你的大腦,然後創造第二個GTD
三句話陳述主要概念
- 這是一本介紹如何讓你的大腦從記憶各種事務的勞役中解放的書籍
- GTD五步驟框架可以套用到人生中幾乎所有的事情
- 不清楚或沒有可執行的下一步是造成人迴避特定事物的主要原因,你的任務就是要排除任何造成這件事的可能性,一旦完整落實,你所關注的事務就會自然而然地推進。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跟我有類似的經驗,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你為了工作、生活所需建立了很多的待辦事項、行事曆以及各種提醒,看似有把應辦的事務都記在了某個地方(筆記本、行事曆或是腦袋),但卻還是常常覺得自己掛心著什麼,好像永遠沒辦法把自己的思緒好好清空來思考,甚至可能因為這些掛心的事情造成工作的延宕、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或甚至是人生的遺憾,那這本書要介紹給你的GTD搞定模式可能是你可以參考的好資料。
作者給了一個清楚明確的五步驟框架,你可以將人生中幾乎所有的大小事拆解並依照這五個步驟進行。不一定每件事情都會走完整個流程,但是可以作為下一步動作的參考,並且透過清空腦內關注事項讓你可以有餘裕關注更多你本來可能遺漏且也很重要的面向。
Step 1 捕捉Capture
找所有身邊的任務,可能來自你的Email, Line, Facebook瀏覽到的任何資訊、日常對話或甚至是房間裡偶然看到應該交給姪女的小物等等,全數記錄下來並且一一根據釐清流程執行一次
Step 2 釐清Clarify
- 可以做嗎?不能的話就丟掉、丟進孵化事項 or 單純當成參考資料
- 兩分鐘內做得完就做
- 超過兩分鐘:思考是否應交付給別人或者加入自己的應進行事項並確保自己之後會做
Step 3 組織Organize
最大重點,在正確的行事曆、待辦事項清單中加入思考後應辦的事項,最大原則就是讓自己可以相信自己的待辦事項清單及行事曆
Step 4 回顧Reflect
依自己必要(通常是一週)時重新檢視自己的所有清單一次,重新思考未完成的待辦原因為何,是否應重新評估此行動?
Step 5 執行Engage
做,就對了
對我來說的幫助為何?
- 知道何謂「開放式迴路」:那些你曾與人(包含自己)做過的任何大小的承諾,小至今天要洗衣服,大至答應下週五與新主管約好要到新工作報到等,且了解到任何大小的開放式迴路都會造成大腦或心理的負擔,要升級自己的思緒,需要將自己從這些迴路中解放。
- 試圖開始建立外部大腦協助記憶,
- 建立針對每件事情詢問下一步行動的習慣:對於處於灰色地帶的事情我常發現自己心裡傾向不處理,或者會把處理這件「事情」的排序排在很後面,但其實針對某件「事情」想出具體的下一步是可能只需30秒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要有具體的下一步,心裡就不會有抗拒的情緒,事情自然就能再小小地往前推進一步。
三句印象深刻的Quote
- 你的腦袋是拿來想事情,而非記憶事情的 "Your mind is for having ideas, not holding them" ™ – David Allen
- 在你閱讀這段文章之際,仍然分心於掛念其他生活事務,或者有股衝動想去收一下電子郵件,確認有沒有重要的新郵件,那麼你正處於「怕錯過火車症候群」(don’t-miss-the-train syndrome)的狀態。(作者按:就是現在大家都有的FOMO)
- 人們很容易被「不那麼重要但卻近在眼前的事務」所蠱惑,而誤將時間投入在這類的事務上
這本書帶給我什麼樣的改變
- 建立了更嚴謹的收發及管理資訊系統,工具包含一個待辦事項App(Todoist)、一個主要的行事曆(Google Calendar以及一個主要的資訊管理中心(Notion),三者之間都需要日常的維護與回顧以確保我自己建立的資訊我自己可以完全信賴。信賴自己建立的資料這件事情聽起來有點好笑,但是其實我猜很多人沒辦法有嚴謹的管理系統大概就是因為連自己潛意識裡都不太相信自己建立的待辦事項,久而久之就不再使用了。(絕不是在講我自己)
- 開始將所有日常的小事,本來覺得自己用腦袋記得就好的事情,比如要去繳個路邊停車費、買洗髮精這類的事情都記錄進待辦事項,也確實因為這樣我感覺自己的腦子輕鬆也清楚了許多。
- 例行回顧的過程中,我開始注意到以前比較會忽略(刻意或非刻意)的事情,好比一直說服自己很忙沒時間洗該洗但一直懶得洗的冷氣濾網、漏繳罰單、或記得一個禮拜前說好要幫媽媽買的小東西等,可能不一定是必要的事情
- 在事情到死線前就先思考過,這點很重要,而且說不定可能是會影響未來最多的一個習慣,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是在火燒屁股的時候才胡亂決定的,這之中不乏有相當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