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一醒,不是所有kpop偶像都像电视里一样“kirakira”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kpop”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甚至自成了一个新的音乐种类。因为现代化的风格,轻快的节奏,绚丽的装扮等,在全球的年轻女性里掀起了一阵宗教一般的热潮。但仔细拨开kpop背后的产业链,却又让人不禁感叹。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新娱乐项目,kpop不过是另一个在快节奏的快餐文化社会下衍生出来的畸形产业,创造了众多懵懂少女的偶像梦。
随意在油管搜索kpop,在结果页排名较前的视频都均有几千万的播放量。光从这些数字便能看出kpop的影响力之广与之大。在沉迷自家爱豆的同时,很多kpop粉丝都开始学习跳舞唱歌,憧憬着一天自己也能站上光鲜亮丽的舞台成为偶像,其中不乏大量的未成年人。甚至有些还是高中生的女孩一时冲昏头脑抛弃学业进入了所谓的培训公司,最后赔掉了自己的整个青春。
奴隶制般的公司合约
想要成为kpop偶像的第一步便是与专门的公司签订合约成为“练习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便可以“出道”成为真正的偶像。虽然听上去并无大异,但签订了这份合约等于将你的全身心卖给了公司。一份合约的期限从7年到15年不等,如果选择解约则需支付大量费用,并非出生普通家庭的人所支付得起。解约也并不是由练习生单方面说的算,只要练习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违反任何规定,公司都有权利直接撕毁合约。而很多规定离奇的不着边际,从各方面限制了练习生的人身自由。
刚出道后所赚取的钱也并非归练习生所有,只有在还清“公司培养自己时所花的费用”时,才有权将一小部分赚取来的钱纳入自己的钱包。
分成比例的不公
很多韩国娱乐公司在压榨艺人这方面在国际上可谓鼎鼎有名,著名的韩国歌唱类经纪公司SM在实体专辑销售的分成比例甚至达到了95(公司):5(艺人)。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公司更加不吝啬自己的声誉,明目张胆的从自家的艺人手里抢钱。
整形手术的泛滥
不仅仅是kpop产业,整形的泛滥在整个韩国娱乐市场都是不容小视的。像mamamoo这样的团体毕竟是少数。轻则开个双眼皮挺一个鼻子,重则直接回炉重造创造一个新人。有些已经被公司挖光家产的小练习生为了省钱投奔不靠谱的整形医生,其结果可想而知。
卖身
与整容一样,卖身在娱乐圈里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就连好莱坞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为了快速的获得必要的资金,从默默无名到赫赫有名很多业界的女偶像选择走上这条不归路,而公司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身心健康问题
大量的练习以及严酷的过关条件并非所有人都可承受,公司对艺人睡眠时间的控制更进一步为艺人的身体以及精神健康造成了长期性的损害,这也是为什么艺人猝死或是自杀的新闻屡出不穷。有的公司甚至要求艺人早上四点集合,训练到夜晚十二点。
除去练习与睡眠,kpop偶像的食谱也被诟病许久。为了保持苗条身材,很多艺人不惜毁坏自己健康(或是受到公司方面的压力)每日只摄入少于正常水准的卡路里,最后患上了厌食症或是缺乏营养。
对才能的压制
kpop极其公式化的音乐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不喜欢这个音乐种类的原因。绝大部分的曲子都并非由团成员所写成,而是由专业的创作团体根据市场需要创作出适合观众偏好的音乐。可以说kpop音乐完全是流水线式制作,扼杀潜在艺术家的天赋。kpop偶像比起音乐人更像演员,唱着他人的歌,跳着他人的舞,还要扮演着他人的角色来讨好观众。做偶像或做自己,这种二选一的问题是每一个kpop艺人都要经历的困境。
整个kpop产业给了我一种赛博朋克般的感觉。娱乐公司的一手专制将艺人用作傀儡来为自己牟利,为了讨喜国内外市场的老爷们无下限的压榨艺人,娱乐圈的通病在这个kpop的缩影里被暴露得体无完肤。这些大型娱乐公司所在意的只有眼前可视化的利益上涨,而艺人只是帮助他们飞黄腾达的工具,相当于将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种极端。艺人们一旦进入了这个圈子就等于正式抛弃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公司给自己塑造的角色。比起人,他们更像货架上的商品,还是容易过气的消耗性商品。
快餐文化社会下成长的年轻人很难长期将精力投入于一件事物,快速发展起来并成功在市场巩固了自身地位的kpop自然而然博得了他们的喜爱。听kpop不需要任何音乐背景或任何专业知识,依靠市场分析的流水线创作式音乐最大度的填补了很多年轻人在面对信息狂潮时的空虚。也许kpop洗脑的旋律与性感风的舞蹈并不受传统音乐界的欢迎,但他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史诗级般的成功。通过成功定位潜在受众,一步一步扩大市场,吸引受众加入产业的这个循环,让kpop在全球市场蒸蒸日上最终发展到今日的繁华地位。从整容医院到娱乐公司,从角色塑造到媒体包装,kpop的产业链已经建成了一个十分完整的体系。
随着kpop的日渐壮大,市场饱和的迹象也不可避免。早在三四年前韩国就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从而将kpop推广到了邻居中日,还有更愿意砸钱的北美。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之下,同行业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使新人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博得市场的青睐。近两年从各类选秀节目大量出口的新人偶像团体,最后很少有人能走到老牌团体bts,exo,twice或red velvet的位置。
很多kpop粉丝心知肚明这个产业链背后的故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无视。虽然韩国政府也曾经试图整改过娱乐公司的条例,但整个产业的乌烟瘴气早已定型。kpop的热度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它所推动的经济影响以及文化输出是无法撤回的;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上个世纪刚刚露出萌芽的kpop和早在上个世纪便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的日本acgn文化相对比。我不觉得kpop本身对青少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只是太多人对这个产业抱有太多虚假的幻想。说kpop推动娱乐至死虽然没有错,但在背后推动娱乐的产业不止kpop一家,将错误全部背负到kpop身上有点双重标准。
所以各位少年少女醒一醒吧,将kpop发展到宗教一般的狂热真的没有任何必要。
资料链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