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BlockChi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打造信任網路的鐵三角

BlockChien
·
·
Source: https://unsplash.com/photos/Y5bvRlcCx8k

如何實現無信任成本的虛擬世界?

虛擬身份的自由

Donna Haraway曾說過一句名言:「We are all cyborg.」。意思是在科技的進步下,我們都能從生理上天生的限制獲得解放,擁有自定義的第二虛擬身份。

對公民身份存在的抗爭早在 1915 年的英國就已經出現了。長年以來,政府能夠以一串編碼、幾份資料來定義一個人,給每個人身上掛上屬於圈養的標籤,我認為是奴隸制的遺痕:無論人種性別,身份一律以編號、生日、出生地來代替,沒有任何自定義角色的自由,只是為了方便管理。

2001 年,美國發生震驚全世界的 911 事件後,反恐成為西方最重要的國家政策。當時執政的英國工黨收緊移民政策,同時,身份證再次被認為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但是,正如英國記者 Peter Hitchens 所述:身份證是對自由的蔑視。

「身份證對遵紀守法的公民造成的威脅,遠遠大過對恐怖分子。」

當然不是說公民身份証制度萬惡不赦,而是我們應該要有更多選擇。如果說公民身份是一種枷鎖,那麼虛擬身分可以說是第一層的自由。每個人可以脫下自身平日的束縛,上網扮演自定義的身份、人格。即使你平日沉默寡言,微不足道,你也可以利用虛擬身份在網路上經營社群,發揮影響力。

這是虛擬身份的魅力。

在虛擬社會中,我們可以解決性別認同問題、國籍認同問題,甚至可以重塑自己的人生。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虛擬身份,或統稱的數位身份與現實的連結問題越來越值得討論,有人希望緊密連結,每個帳號都可以實名制;有人希望毫無關聯,才能在虛擬世界為所欲為。

而這也是 KryptoGO 想做的 : 自定義數位身份與現實的連結,實現真正的身份信任網路。

區塊鏈的平等

如果說數位身份是一種自由,那麼他將與以實現 " 平等 " 為最終目的的區塊鏈珠聯璧合。以區塊鏈作為底層設施建構數位身份可以最大化的實現自定義身份自由,有兩個很明顯的好處:

第一是用戶可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個資是如何與何時被使用的。這將大幅減少將敏感資料儲存在中心化資料庫有關的風險。同時,區塊鏈網路可以透過密碼學系統提高隱私等級。如前述,安全多方簽名協議讓用戶可以證明身分有效性,卻又不需要分享身份特徵細節。

第二個優勢是,基於區塊鏈的數位身份系統比傳統更可靠。例如,使用數位簽章可讓驗證用戶相對容易。除此,區塊鏈系統讓人難以偽造資訊的任一部份,而且有效地保護各種資料不被竄改。

試想,完全創造一個等同於現實舊社會的全球公民身份系統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你不但可以整合自己的官方資料、社交軟體,更可以將你想從現實社會移植到虛擬世界的任何關於你的事開放,舉凡興趣、履歷、技能、作品、政治傾向......等等,這將會是一個既透明又保護隱私的新世界。在極大化的數位身份自主權下將會創造一個受到市場利基(market-based incentives)和自我交易(self-dealing)為主要驅動力的反烏托邦社會。

往更深的去思考,我們甚至可以創建新的基於區塊鏈與數位身份的虛擬國家,最終取代民族國家。舉例來說,"比特國"就是這種情況:

"一項旨在創建一個新的主權管轄權的協議,該管轄權僅在網際空間獨立運作,而不受任何地理邊界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加入或離開,作為一個全球公民均可加入的跨國社群,他們自發地組織自己,不以任何強制性作為手段,形成一個鬆耦合的社會架構。"

信任網路的鐵三角

理想上,人們將可以依據個別情況,譬如說: 當該體制被認為與自己當下的價值觀和需求更一致的時候,來自由決定何時要依賴傳統的機構和政府架構,抑或採用這些新的實驗性體制。但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需要再次談到信任問題。虛擬社會仰賴自願性連結(voluntary association),自由進出意味著承諾、責任的脆弱性,虛擬社會由共識治理,在沒有政府機關的介入下,我們需要完美的機制來支撐虛擬社會的信任網路。虛擬社會的信任網路來自支撐傳統社會的三角: 身份、價值傳輸及監管。雖然價值傳輸我們勉強能利用DeFi 機制來滿足需求,但目前虛擬社會離信任網路建構完成尚有兩個角未能滿足 : 數位身份及鏈上監管。數位身份尚未有雛形,而鏈上監管則以傳統社會法律生搬硬套,粗糙不堪。

虛擬社會信任網路三角

早在 1996 年,於「網路空間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中,John Perry Barlow 早就已將數位化的網路世界描述為一個根本無法監管的獨立空間,因為他聲稱政府不應當擁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對此空間行使主權。雖然這段話並非完全符合現況,但也說明了數位化的身份監管一直處於窒礙難行的過程。

KryptoGO 在兩年前發現了建構虛擬信任網路的契機。我們一直認為推行自定義身份要成功,需要兩個絕對關鍵的累積: 一個是資料,一個是分析。資料和分析的關係就像木材與火,資料處理越乾淨、累積的量越多,火才能燒得旺,燒得源源不絕。

從我們第一個產品開始,我們就訂下了 " 由虛入實 " 的戰略。我們從最早的 GoExplorer 開始累積鏈上數據、交易紀錄、地址分析、頻率及特徵等等。到後來的 GoPocket、GoFact 及 KYA-B-C,我們累積的資料分析領域逐漸從價值傳輸、消費市場到監管信用。這些也是一個數位身份的建立需要可以自定義的價值。

常常說: "最大的夢要從最小的地方開始"。我們的數位身份願景也需要從一個市場出發。我們思考,虛實信任邊界到底在哪 ? 就像連結人間與阿斯嘉的彩虹橋一樣,我們也找到了這個入口 : C2C 市場。

C2C 市場

C2C 市場是個奇妙的地方,他就像是一個通往信任夢土前的蠻荒之地,是一個網購或是加密貨幣交易都繞不開的一條路。無論是從使用者體驗、交易成本、信任成本及監管合規上都慘不忍睹的場景。但是,C2C 市場目前卻掌握了網路世界的價值流通之路: 剩餘經濟共享市場。如此重要的市場,卻受限於數位身份建立不完全,以及信任機制不足,使得 C2C 市場只被開發了冰山一角。

我們來算算 C2C 市場有多大,電商市場規模從 2015 年的約 7274 億元,成長到2017年的1兆1,086億元,彭博社更預估 2022 年上看 2 兆元以上。C2C 數位身份市場卻不僅僅如此,當區塊鏈逐漸作為傳統產業的基礎建設後,與所有節點進行的互動都可歸類為 C2C 市場。舉凡金融業、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遠端教育、旅遊等領域都需要數位身分認證。而當未來一切進入虛擬世界,C2C 市場幾乎等於所有市場。

C2C 市場中的角色分為商家及用戶,雙方都有身份信任問題。從三方詐騙到最基本的出貨速度,雙方分別承擔了繁雜的身分驗證過程以及高額的交易成本作為風險貼水。最初支付寶誕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在淘寶 C2C 平台存在發貨收不到款項的問題,而如今我們不只試圖解決信任問題,更解決自定義的隱私自由問題。

在這個群雄逐鹿的蠻荒市場,KryptoGO 以雙方強烈的需求切入,在虛實世界的入口打造虛實身份的連結。這個產品的概念會像是金融護照,也就是注重身份、信用及金流。我們的使命是,讓 C2C 商家與用戶能夠在最低的信任成本中進行交易。在我們的願景中,交易雙方只需出示各自數位身份,便可以信任對方進行交易。而 KryptoGO 則扮演信任的橋樑,為雙方進行事前的盡職調查,對於 C2C 商來說,他們不需要自己搭建後台系統或 KYC 流程便可以通過 KryptoGO 數位身份快速信任對方,規模化用消費者群體。而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不需要將自己的身份資料交給龍蛇雜處的 C2C 商家,而是交給從傳統金融 KYC 切入的 KryptoGO。以前常常說在 C2C 市場消費就像抽獎一樣,抽到是你運氣好,抽不到是理所當然。而我們期望能改變這一切,由數位身份的信任開始,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自組織簡化,讓人人協作不再是夢想。

KryptoGO 金融護照

未來發展

當然,需要身份信任的地方絕對不只 C2C 市場,我們的觸角將慢慢觸及虛擬世界的食衣住行育樂。你的 KryptoGO 數位身份將包含任何你在網路上、區塊鏈上所需的所有加密資料,你不但可以自定義開放程度,也可以自己掌管進入的鑰匙。

舉例來說,在網路上租房需要審查良民狀況,你可以選擇打開房東所需個資套入智能合約,房東就會收到你的風險分數而你無須透漏任何身份資訊。論壇上的網友想辦見面會,你可以開放地址欄位套入智能合約,就可以統整出一個距離最合適的位置而無須透漏自身地址。

我們期望在自定義的數位身份中,每個人不再擔心身份信任及隱私問題。KryptoGO 利用過去在區塊鏈及傳統金融 KYC 的積累,將這個碎片化的市場聚合起來,利用 C2C 市場作為入口,推動社群擴散,打造虛實結合的數位身份。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