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看濕疹
濕疹,其因為濕,故不論在臨床上症狀表現為乾性或濕性,急性或慢性,只要是因濕而發,浸淫肌表,皆為濕疹。
濕疹,中醫古稱濕瘡或浸淫瘡,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其發病受先天遺傳性、外界環境、個人體質因素影響。濕疹表癥以滲出、紅腫癢疼、纒綿而反覆發作、對稱性分佈、皮損多樣化為臨床特徵。
《日常護理》
在日常的皮膚護理方面,濕疹的患者需要倍加留意,由於皮膚表面保護層的缺失,導致衛外能力下降,加倍的保濕更顯得格外重要,當然應用無添加的潤膚膏以及沒有化學香味的保濕方法,如是慢性濕疹患者,如經中醫師診斷後,判斷適合處方紫雲膏,亦能有效讓皮膚得到很好的保濕效能,因保護濕疹皮膚的「潤」性是治療濕疹的基本原則。
《按皮膚屬性選用洗劑》
在中醫角度要視乎患者皮膚的傷害性質來決定所應用的外洗與內服方法,外洗藥方多以鮮品或乾品草藥煎水外洗為主,選用藥物多數具有清熱解毒、燥濕袪風、止癢排膿等作用。
常用外洗藥物有金銀花、敗醬草、苦參、馬齒莧、黃柏、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徐長卿、大飛揚、魚腥草等不同的中藥配伍外用,恰當外洗使用可有效改善濕疹症狀。但使用上須要因應體質與病症表現,而作出劑量的調較,所以務必咨詢中醫師後方能應用。
《辨證論治分治體質》
而內服藥物上更顯出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性,由於體質分型格局各異,體水液與陰陽氣血的含量改變均會引起寒熱虛實證型的偏勝,用藥宜按體質和證型而應用。治本方面常以健脾益氣之原則,應用茯苓、白術、薏仁、甘草等藥物比重更重於祛濕祛風的防風、萆薢、蟬蛻、黃柏等藥物,這體現了中醫皮膚學治病求本以及重視調理體質虛損致病的特性。同樣,中藥的內服藥應用更必須在中醫師指導之下使用,請咨詢閣下中醫師的專業意見。
《戒口增加康復條件》
在戒口方面,患者應減少糖份的攝取,同時降低甲殻類海產、牛、羊、奶製品、以及辛辣刺激食品的進食比例。在中醫角度過多的肥甘厚味之品食用會引起體內痰濕聚積,長期攝取不利機體氣血循環,也會引起入體內表裡的功能失調,從而引起內熱鬱而不發或表寒外束而不宣的問題,日久濕聚而反傷脾陽,此為慢性濕疹發展之契機,故欲防止病情惡化而變成慢性纏綿的濕疹,脾陽一關必須守住。而欲守脾陽者,戒口是一個重要的助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