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100天筆記:無緣社會與基隆港的非典型勞動

一瓶
·
·
IPFS
·

今天突然被提醒是投票前100天了,於是決定拙劣的向我的老師惠敏致敬,整理了一下這兩個月來,跟選舉不一定全然相關的倒數小筆記。

#無緣社會與非典型勞動

『防止社交孤立的系統,首先是家人互相扶持(家庭安全網);接著是企業雇用勞工,使勞工獲得穩定的薪資(企業安全網);最後是政府的保障(社會安全網)。不過,當獨居者增加,家庭安全網的作用便會降低;當非典型就業人數增加,企業安全網也發揮不了作用。如今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是:當這樣的趨勢無法改變,未來人們要如何安心地生活?』 (摘自:《無緣社會》p.165 MIZUHO情報總研首席研究員藤森克彥發言)

《無緣社會》是七月 書店惦惦 照顧者讀書會中,由參加者票選出來的閱讀、討論書籍。這本書是由NHK採訪團隊 — 一群記者、導播和攝影師,以他們製作《無緣社會 — 「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節目以及以「無緣社會」為主題的二十七支影片時,探尋「無緣死」死者以及獨居者人生記錄的採訪筆記,重新編寫而成。

「為什麼會出現無緣死?」「為什麼正值壯年的年輕世代,會對無緣社會的來臨感到恐慌不已?」「為什麼退休後理應頤養天年的銀髮族,卻面臨自己可能無緣死的現實?」書籍介紹中對於無緣死成因的三個提問,貫穿全書每一篇採訪記錄。每篇記錄的字數並不算多,但背後都是深入的田野調查、認真的採訪和真誠的對話。其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許多章節主角(也就是所謂無緣死案例)的經歷,以及首段引用的專家意見,都顯示著可以說是越來越普遍的「非典型勞動」狀況,是無緣社會的主要成因之一。

中年時被做了十幾年公司解僱,成為派遣員工的人。退休後年金無法支應、為了維持生活而被非典型雇用的人。大專院校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打著零工的人。人生最後無緣死去的人,非常有可能在不久之後無緣死去的人,極度擔憂著自己將會無緣死去的人。

#無緣的港邊之碼頭裝卸工人

基隆曾經是自殺率最高的城市,人類學家魏明毅試圖解讀這個現象延伸而成的作品《靜寂工人》中,記錄了撐起基隆港一片天的碼頭裝卸工人 — 老一輩基隆人口中的「guli」的生活。

這群碼頭工人們,在碼頭繁華的年代過去、基隆港民營化過程中「被優退」,只有少數人被後來成立的幾家民營裝卸公司僱用(但收入堪憂),其它未被僱用的工人,很多因為碼頭的工作特性(船期不穩定、24小時都可能有裝卸貨物需求)或其他原因早與家人疏離甚至尚未成家,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也失去了社交網絡(原本朝夕相處的碼頭工作夥伴、消費娛樂場所茶店仔的阿姨仔們……),這些為碼頭奉獻了青春歲月的人,很難快速轉換工作,有些人轉去開計程車、有些人試著做小生意,有些人,撐不下去的、找不到工作的、失去一切的,便把自己拋擲回那個曾經養活他的港中。

這,也算是一種無緣的離開吧。

(碼頭裝卸工人的工作和故事,請詳見《靜寂工人》與《雞籠霧雨》第三刊)

#港邊的非典勞動其一:貨櫃運輸工人(駕駛/司機)

基隆港的民營化,標誌著碼頭一線與二線工人(二線碼頭工人為從事貨櫃運輸之二線碼頭工作工人,而如前段所述之從事商船貨櫃、貨物裝卸之工人為一線碼頭工人),必須共同面對勞動的「去管制化」和「零碎化」。進出碼頭的貨櫃量不斷下降,資方把各種降低成本的算計放到工人身上:當貨源沒辦法提升,那就把成本往下降。資方試圖將工作外包,在外包前,資方要擠壓體制內的勞工,擠壓到讓他們自願離開職位,再到轉到外包部門工作。所以,他們先從降低勞動條件下手。

已經快要可以退休的司機們,擔心退休金大幅降低(因為月平均工資降低幾千元,會幾十倍於反映在退休金上)。依憑著司機們這樣的擔憂,資方提出提早退休方案迫使他們接受。提早退休後還是要繼續工作啊,那麼公司就把他們轉到外包部門去,也就是,從「公司車(勞雇關係,體制內)」變成「契約車(承攬契約,外包部門)」。

這樣對公司有哪些好處呢?第一:勞工的退休金不用給那麼多。第二:當下與勞工終止契約所要付出的成本(如勞健保等)大幅地降低。第三:資方不急著付提早退休的退休金給司機們,因為要當契約車司機得要有車,公司就把二手車賣給勞工,也等於是把所有的成本都轉嫁到這些契約車司機身上。

勞工慢慢地從雇傭關係全部變成了承攬關係,也自然就沒有工會了,資方不但節省成本,也更能彈性使用勞動力。

(以上段落改寫自:雞籠霧雨第三刊〈這不是一個好聽的故事──二線碼頭工人的抵抗〉以及訪談王醒之醒之暖暖、張通賢筆記)

#港邊的非典勞動其二:理貨員

除了裝卸工人和貨櫃運輸司機外,還有另一群碼頭上的勞動者,正面臨著被淘汰及幾十年來非典型僱用失去退休後保障的困境,他們是理貨員,老一輩基隆人口中的「tally」。

理貨員的工作是什麼呢?「理貨員/理貨行必須擔任船公司(運輸)與賣方的橋梁,負責貨物數量計算及確認、檢查貨物是否有毀損的狀況,並就他們對船舶構造的理解與國際貨物運輸的順序,來指揮貨物裝卸,最後要進行貨物與理貨文件的整理,確認船舶運輸公司是否完全履行貨物賣方的契約、以及確認運輸的品質。同時,理貨員也是公正的第三方,協助港務分公司確認走私狀況,維繫碼頭的進出口安全。」(摘自:陳薇仲粉絲專頁)

理貨員的工作在碼頭上非常重要,他們需通過國家考試領取證照才能在碼頭上執業,該證照相當於丁級河海人員考試的資格。另外,因為國際船期並不固定,理貨員們常常需要24小時待命。

然而這樣以這樣會導致作息混亂的工時工作且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的碼頭工作者,一直以來卻處於非典型雇用的狀態中。多數的理貨員與理貨行間並不存在明確的雇傭關係,因此,理貨行不需要負擔他們的勞健保和勞退(舊制)。換句話說,理貨員們幾十年下來在碼頭上辛勤工作,卻缺乏工作和退休的保障。

交通部及航港局作為港務主管機關,並未對這樣長年下來的非典型僱用進行任何的補救,卻在最近卻發出公文,以甄補名義,預計讓目前約一百六十幾位現職理貨員的證照在2020年失效,這,等於是要逼已經上了年紀的理貨員退休。

「基隆港開港以來,沒有一條船因為理貨員的關係開不出去!」理貨工會王秘書驕傲的說,「但是,這些官員、老闆,卻拿工人的薪水欺負工人!」七十多歲的王秘書,是位像媽媽一樣親切(甚至有點嘮叨,每天跟我討論怎麼減肥XD)但講起工人被欺負、工會被忽視的時候,就會變了一個人,展現出圍碼頭(就是讓貨櫃進出停下來,很嚴重的~)也是小事一樁的那種氣魄。

小小的工會辦公室冷氣不太涼,真的很溫暖。

基隆港邊的(基隆市乃至於全島)的非典型勞動,當然不止這其一其二,但這些也是因為作為小小地方刊物編輯以及關注勞權的地方競選團隊,才輾轉採訪、得知的。看著港邊打鳥的橋式起重機前,是絢麗的花燈和各種宣傳觀光的、推銷人的看板和文宣,其實真的滿諷刺的。

更諷刺的,是剛剛看到執政團隊和相關人士發文大讚基本工資調漲,彷彿把這當作多偉大的政績、終結青年低薪的萬靈丹,卻忘了被砍掉的七天假、那些對於工時開放的更多彈性,還有連影子都還沒看到的《最低工資法》政院版草案。

---
對於這場選舉,有很多感覺(憤怒居多哈哈)也有很多感謝,因為有太多話想說,突然不知道怎麼開始,所以就先以這篇筆記作為倒數100天的小小紀念。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一瓶基隆暖暖人,政治工作者,地方刊物《雞籠霧雨》編輯、美編,台大城鄉所肄業
  • 来自作者

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