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從選擇提到必考題:台灣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實戰
書的內容:
1. 企業要存活,商業模式與獲利模式一定都得兼備。商業模式是彼此共享資源,提升市占擴張速度。獲利模式是彼此共享客戶,提升購買回購與忠誠。人是事業發展的命脈,是人去做事情,而事情產生結果。
2. 數位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找到企業盈利的第二條曲線,第一條曲線終究會飽和,第二條曲線可以維持企業的成長動能,第二條曲線的找尋方式是要透過『均衡』與『多元』,均衡的重點是要找到可接受的損失。
3. 企業體質的好壞決定了數位轉型的速度,體質好的企業適合採取覆蓋率高的全面戰線方式驗證獲利模式(各項媒體與管道都試試看);體質不佳的企業就較適合採取單點突破的方式測試獲利模式。
4. 要進行數轉型需要通才型人才,通才的養成是仰賴生活經驗的累積,要配合顧客旅程理論來進行數位設計。轉型目標不只是因為要獲利,而是貼近願景來對應目標設定。
5. 品牌想要溝通的閱聽者或是消費者,就是我們自己。
6. 網路科技對應數位轉型,重點都是注意力與時間經濟。
7. 能力*支點 > 工具*槓桿 > 平台。
感想:
總結還是專注力的流失,專注力這件事打散到各別的平台,從2015年以前只要在臉書上下廣告宣傳,當時就有很大的商機跟流量。2018以前有認真搞直播,播什麼商品都行,帶貨商品都高,現在進入短影音的時代,Youtube影片10分鐘都嫌長。過去的眼球紅利都沒了,以前的數位轉型行銷成本低,現在的成本比較高。銀彈不能像過去那樣單一灑在某一點,也不能做出通通廣撒更沒有效益。我覺得不只是單從選擇題到必考題,這個是從開放式簡答題到必寫得倒扣題,這個世界汰換速度快又殘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