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戚本盛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那一年,我八歲

戚本盛
·
·
我仍然沒說出半句來,不要怕,練習過很多次的,我默默地想著,紅著臉,低下頭,呆站著,不要望向任何人,只看著自己的鞋尖。

戚本盛

封面插圖自 Pixabay 下載。

說明

本篇是2013年的舊作,最初是要寫《記一次朗誦比賽的經過和感受》的教材給學生,但開始後,便想寫一篇比較特別的。寫成後給好一些朋友、同事看過,我那時會問:文中主角有朗誦嗎?從大家的回應,我看本文沒有成功。後來我改問,文中主角其實練習過甚麼?這也算是一個小小的閱讀教學實驗,雖然結果不過是常識:讀者的閱讀狀態和引導的問題,都很能左右理解。


「叮」,校長響起了鐘聲,我可以開始了。我知道,先要唸詩題,《登鸛雀樓》,然後是詩人的名字,王之渙。全場同學靜靜地等候著。我練習過無數次的,可以開始了──

那是我第一次參加的朗誦比賽。那一年,我八歲,身高一一○公分,近視卻已四百度,老是跳蹦蹦,還有,在學校我總低著頭,從不直接望著人家,臉很易紅,我害羞。

老師要我參加朗誦比賽,而且不是全班的集誦,是個人的獨誦。我不敢,推說要回家先問過媽媽,然而,媽媽也說要我參加,我不依,她不允,她堅定地看著我,我望著她,渾身無力,跌至谷底,沒法,那一年,我才八歲。

八歲的小孩大多仍是乖學生,我於是每天準時到音樂室練習。白日依山盡,昂揚嘹亮,斜望遠遠一角;黃河入水流,回復平靜,左手稍稍平掃;欲窮千里目,眼望遠方,引體略略傾前;更上一層樓,腳跟輕輕提高。我反複練習,越來越純熟,領我練習的陳老師和媽媽都說:「這麼小你就表現了詩的意境。」那一年,我八歲。

幾個星期後,要比賽了。那個清早,我穿著校服,齊整如故,不同的,是集隊後沒返回課室,我們全班都直接到禮堂去。走到台前報到後,我便坐了下來。全校其他同學都坐在後面,交頭接耳像機械,沉沉滾滾,回頭看去,全場同學穿著相同的校服,一列一列,一律齊整。

然後我坐好,眼望前方,雙手有禮地端在膝上。這時周圍傳來喃喃有詞,隱隱約約,甚至,我彷彿聽到怦怦亂跳的心,踫到不斷冒著冷汗的手,緊張極了,他們,我的同學。我呢,只乖乖地望著,同學一個接著一個走到台上表演。我知道稍後要怎樣做的,練習得這麼多,不可能忘記,雖然,這次、第一次朗誦,我才八歲。

評判終於喊出我的名字了,或者,對其他同學來說,這是行刑的號令,我則平靜如故,步履穩重,緩緩地走到台上,台下是八百位同學、五十位老師,評判是黃校長、李主任和一位女士。按練習一樣,我點點頭,然後等待評判指示。

禮堂一片肅靜,我可以開始了。我在台的中間,直直地站著,望著三位評判,卻沒說出半句來。腦海裡一直想著,不怕不怕,不要怕,我練習過很多次的,一定不會出錯。

一下子全場凝結了,冷得時鐘也停下來嗎?台下的評判、老師和同學,都望向我。我紅著臉,回望他們,不只回望,還要望穿他們,眼睛像看著又不要看著,我練習過很多次的,老師教過我的,她說,不要怕,大家都會支持我的,站到台上,我就是主角,雖然我只有八歲。

但我仍然沒有說出半句,一秒、一秒、一秒,時間很慢很慢,讓我數得清楚。然後,同學開始竊竊私語起來,如潮水般,很快,就湧入我的耳朵來。評判也低聲交談了,陳老師開始快步走到台前來,我垂下頭前,看到的是禮堂中間家長席中霍然站起的母親。

我仍然沒說出半句來,不要怕,練習過很多次的,我默默地想著,紅著臉,低下頭,呆站著,不要望向任何人,只看著自己的鞋尖。然後耳際聽到校長溫柔的聲音,「不要怕,劉芷玲同學,我們支持你!各位同學,請鼓掌支持劉同學!」然後是全場如雷的掌聲。陳老師來到台上領我下去,她拖著我,她的手很冷,而我的,暖暖如故。到了台下,媽媽也前來了,她蹲下來,拖著我,她的手也很冷,不像我的,我的,是暖暖的八歲女孩的手。

那一年,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參加朗誦比賽,也是最後一次,我有朗誦嗎?我不知道,有沒有也不重要了。我只明白,不可依賴別人,遇上難題,得勇敢面對,而自己也會從中成長。只要練習,便不用怕,那一年,我感到自己的力量,那一年,我八歲。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