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大鵝Steph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遊牧者計畫申請|一帶一路上的印尼與NGO社會

大鵝Stephen
·
·
洞察與深度報道,這將是一次獨特的游牧旅程,我計劃通過實地參與印尼NGO組織的運作,深入了解一帶一路在當地的實際影響,以及印尼民眾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1. 自我介紹

Hi,我是大鵝Stephen

今年23歲,目前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一個小鎮打工度假。我是學習食品工程這樣的工科背景,不過也很關心新聞、政治、近代史等等議題,大學時我曾在中國的事實核查團隊有據核查做過國際新聞誌願者,不過蠻可惜的是在做了大半年後收到警方的壓力不得不停止更新。此外我寫的文章主要與滿洲的歷史和旅行相關,主要發在微信公眾號(GroundTour)與Matters上,創作的想法可以詳見這篇:當遠方來到腳下:重新思考自己的家鄉

我的學業工作背景令我與主流可以遠程辦公/數字遊民的行業諸如CS、web3、自由撰稿人等有蠻大的距離,我曾經也未曾幻想過自己真的有一天可以成為數字遊民。但Matters Nomad的基金並沒有限製基金能夠自助的行業,反而對所有希望可以成為數字遊民的人們都打開了大門,這令我非常的感激:

Matters 希望邀請所有願意走出、探尋全新的生活工作秩序的同路人加入我們,以反思作出回應,創造出不被地域框限的想像力和行動力。同時,我們也知道這條全新的路徑依舊充滿迷霧,需要更多人在這條路上去探索可能性,再帶回來與更多人分享。

我亦參加了11月28日的線上分享會,「找到一種生活方式,與當地深入的互動,不只是一個遊牧者,而是在當下成為在地人,成為跨文化的使者。最主要強調的是在地的參與,而不是掠奪,不是以消費者而是生產者,與在地人的碰撞,讓路上的過程不止是風景…」主持人與分享者的對談我深以為然,從而思考我要去哪裏去Nomad、能夠為目的地帶來些什麼?

2. 你想去哪裡,為什麼?

我現在在一家葡萄園中工作,不過居住是在旁邊不遠處的換宿家庭中,host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奶奶Lea。剛認識她時以為她不過就是普通的澳洲老人,不過隨著相處越久越覺得她完全不像這個年紀的人。她每天都有無比充沛的精力,打理房前屋後為數眾多的植物果園和菜園,每天還花著眾多的時間與別人打電話和郵件溝通,同時她還管理著一個本地的森林保護基金會,她告訴我現在已經籌集到了一百多萬澳元的資金去運營基金會、購買土地等等。

有一天,我對她之前的職業背景產生了興趣,與她聊天又看了她那足有十幾頁的簡歷之後,不由得從心底深深敬佩,人的一生居然可以過得如此的豐富。她在澳洲莫納什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取得人類學與亞洲研究方面的博士學位後,便一直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第三世界城市化的課題中,從七十年代開始,她便在菲律賓、印度,特別是印度尼西亞的大學、非政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與世界銀行中工作,她甚至學會了講一口流利的印度尼西亞語和馬來語,這也讓她與印度尼西亞當地NGO的社群有了更強的溝通和連結。

Lea曾出版的作品

在得知Matters舉辦了這樣一個Nomad基金項目後,我便很想借這樣的機會,親身的去到印度尼西亞Lea曾經參與過的一些NGO項目中,對Lea曾經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Lea也很開心我能夠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幫助我去聯系她曾經工作過的一些NGO組織,剛好在爪哇島中部日惹(Yogyakarta)的一家名為Yayasan Dian Desa的基金會很歡迎我的到訪,可以讓我去了解並參與到他們的日常工作中。

Yayasan Dian Desa成立於1972年,其在清潔水和衛生設施、廢水處理、可再生能源、小額信貸和小型工業等方面,引入和推廣新技術與想法進入傳統的村落中,然後由村民自己完善、維護和傳播。

來自Yayasan Dian Desa Facebook

3. 你的具體遊牧計畫是什麼?(建議包含行程、主題、預算等等)

  • 主題&目的:

  1. 提升自身與讀者對於第三世界NGO組織運作的了解
    作為成長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特別是在近十年來政府不斷打擊NGO組織的運行的情況下,想必大多數的中國人也和我相近,對於NGO能夠在政府之外起到的作用頗感陌生,因而選擇印尼的NGO組織作為Nomad的目的地,參與到基金會的日常項目運作中,使用我的能力去協助基金會更為多元的運營,相應也能夠使我自身更為深入的了解在第三世界國家NGO的運行情況,從而帶給Matters等平臺上的讀者。

  2. 實地了解中國「一帶一路」基礎建設資金在印尼對於當地人們的影響
    從2013年一帶一路計劃開始,印尼一直是一帶一路對外投資目的地國的前五名[1][2],即便是在後疫情中國經濟放緩的當下,印尼仍是一帶一路投資的主要國家[3]。今年十月,連接首都雅加達至主要城市萬隆的高鐵歷時七年竣工通車,被視為中國高鐵出海的第一站,未來更計劃向東延伸至日惹與泗水[4]。印尼的高鐵建設會否真的如日本的東海道新幹線或中國的京滬高鐵一般有利於當地民眾、還是如中國的其他高鐵一樣淪為大白象工程,甚至是否會對當地人們的生活與環境帶來更多的影響?
    我一直對鐵路等交通方面的議題非常感興趣,我希望透過實地的觀察為Matters上的中文讀者帶來對於一帶一路這樣巨大題目一些更在地與微觀的了解。

  • 旅行計劃:

如果可以成功申請到Matters的基金,我預計在2024年的5月-6月左右由澳洲前往印尼,計劃停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其中兩周停留在日惹的Yayasan Dian Desa;另外兩周則預計將會分配在雅加達(Jakarta)、萬隆(Bandung)與三寶壟(Semarang),島內的交通主要依靠高鐵與普通火車。

  • 總體預算:

澳洲往返印尼的機票約5000RMB
印尼島內的交通費用約1500RMB
每日食宿成本約120*30=3600RMB
其他花費(如門票、當地tour等)預算1500RMB
總計11600RMB/1620USD/50900NTD

4. 如果可以做到,你希望怎樣與當地建立互動?

與當地的互動主要分為兩部分:

  1. 作為行動者,利用自己的能力如農業/食品工程/語言/計算機等方面去幫助日惹的基金會/受到中資企業影響的人們;

  2. 作為報道者,將當地人們的成果與困難呈現在中文世界中,具體請見下一個問題:你計畫怎樣記錄整趟行程?

  3. 如果可以申請到Matters的基金,在申請到至出發前這段時間我會開始學習印尼語,以期能夠與印尼的人們能產生更深入的交流。

5. 你計畫怎樣記錄整趟行程?(建議包含形式與敘事角度)

  • 1. 遊牧筆記:目前計劃至少完成六篇遊牧筆記,每篇至少1.5k字,盡可能為讀者提供更為充實的資料與現場見聞,主題包括但不限於:印尼的鐵路旅行、中國資金與企業為印尼帶來的影響、日惹基金會的運營實施狀況、印尼歷史建築等。

  • 2. 線上互動:我將透過Instagram、Discord與Matters站等平臺與讀者互動,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實時更新旅途中的見聞,並及時回復讀者提出的問題。

  • 3. 語音活動:就上述「主題&目的」中的兩個主題,舉行兩場線上語音分享活動

  • 4. 深度報道:如果時間與收集的資料允許,我會努力形成兩份深度報道並尋求中國國內/海外中文媒體上的發表機會,以期獲得更大的傳播能力。


洞察與深度報道,這將是一次獨特的游牧旅程,我計劃通過實地參與印尼NGO組織的運作,深入了解一帶一路在當地的實際影響,以及印尼民眾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希望各位Matters上的各位夥伴可以支持我,讓我有機會將這次旅行的見聞與所得與大家分享。您的支持不僅將成就一段充滿冒險與探索的經歷,更將成就一份真實而深刻的報道,為Matters上的社群帶來新鮮而獨特的視角。

無論您的支持是通過拍手、支持還是轉發我的文章,都將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陪伴,期待能在印尼與您分享這次特別的旅程!


參考資料:

[1] 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2]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現狀與成因分析

[3]2022年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情況

[4]Geopolitics and the Jakarta- Bandung high-speed railway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