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伟大的思想者,总是与孤独为伍

自由潜水教练olivier
·
本文转载,我几乎不能自已的想要介绍这段话,说出了我想说,却表达不好的感悟。


思想是一种“痛苦”的旅程。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者,都遭受过社会的偏见和不公正待遇。正是这些所谓偏执的有思想的人,才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英年早逝的天才作家卡夫卡,在20岁时写下的这段话:


如果我们在读的这本书,不能让我们醒悟,就像用拳头敲打我们的头盖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难道只因为它会使我们高兴?我的上帝,如果没有书,我们也应该高兴。那些使我们高兴的书,如果需要,我们自己也能写。但我们必须读的是这些书:它们像厄运一样降临我们,让我们深感痛苦,像我们最心爱的人死去,像自杀。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破碎我们内心的冰海。”


思想为何有如此的“破坏力”和魔力?


我们知道,思想的创造,始终是只属于极少数像轴心时代、启蒙时代那些伟大头脑的单向度活动。而思想的“消费”,由于人类天生就喜欢消遣、猎奇,喜欢占有厌恶创造,所以即便在开放的思想市场上,也还是那些迎合民众“不劳而获”心理,满足政客和投机者名利需求的“思想”,长期占据主流。而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由于终其一生都在对抗人类堕落的天性,而成为永远的少数派。


我们惧怕思考的苦刑、内心的破碎,所以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要么无知,要么无感。在一个快餐化阅读的时代,媒体和商家非常乐于迎合这种“知识幻觉”的需求,于是“奶头乐文化”比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刺激、更轻松、更廉价。相反,阅读思想家的经典,本身就是一种残忍的折磨——让我们不断暴露自己的无知和粗鄙。


如果说有思想的人,注定孤独,那么,创造思想的人,绝不会和我们一样用孤独来自我安慰,孤芳自赏。相反,“享受孤独”不但是思想家生命体验的基本特征,也是思想创造的前置条件。几乎所有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生前都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死后,即便他们的思想造福人类,也很难有人能体验这份孤独。


与之相应的是,在图书市场上,政治家、企业家的传记,长期盘踞榜首,但像叔本华、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托克维尔、罗素、哈耶克……等“现代文明主要观念的奠基者”的传记,始终无人问津。原因很简单,读他们的传记,不但很“烧脑”,而且这些书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升官发财的经验和秘笈,而是让我们马上陷入痛苦的思想冒险。然而,这却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沉思的生活”,是生命中更高级的体验。


真正有思想的人,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竭尽全力地认真听取。



原文来自公众号“先知书店”,文章:伟大的思想者,总是与孤独为伍(部分内容)



开始写作这么多年来,我几乎从来没有转载过别人的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几乎,几乎,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如果这段话是作者自己的创作,我简直就是遇到了知己,好想拥抱,能写出这段话的人,一定也是个孤独者。

我不能自已的想要分享给更多的人,我更想用这段话激励我自己。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