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別人害的
心想事成之前,學會了閉嘴
「都是別人害的」,但其實心裡面並不是這樣想,可是,行為卻出賣了自己,「那就是潛意識害的」,也許是太過用力試著努力壓下那些想法,只是單純的把這些真實的心情埋藏的更加深遠。
會不會是那曾經怪罪別人的念頭,真的並不是因為真的這樣認為,而是因為這麼想的時候,世界顯得單純許多。錯誤有個可以推卸的方向,憤怒有個出口,委屈也能找到一個合理的依附點。不需要過度思考,也不用面對自己的選擇與行動,只要站在受害者的位置,一切都變得理所當然。
但是,無法察覺的念頭潛在深海裡形成氣泡的時候,就漸漸的成為一道指令,更深遠也更誠實地影響著行為。
於是嘴上說著不是這樣,也在在可辨識的心智層面搜尋不到的關鍵字,無辜的想著「我真的沒有這樣想呀!」於是行動卻出賣了一切。會不自覺地避開某些話題,會刻意忽視那些讓人不安的視線,漸漸的也騙不了內心,偷偷想:「如果不是他們這樣對我,我根本不會變成這樣。」 努力壓下那些聲音,卻越來越發現,就像是站在一面鏡子前,鏡子裡的自己沒有變化,變的只是角度。從某個角度看,仍然覺得自己無辜;但換個角度,開始發現,錯誤與後果並非只是「別人造成的」,而是自己曾經選擇不去改變。
於是開始聽。
不再用反駁去抵禦別人的意見,而是嘗試聆聽。積極地、不帶預設立場地聽,聽那些曾經拒絕理解的話語,聽那些以為無關痛癢的建議。聽久了,發現這些話沒有想像中的惡意,甚至——有些是真的。 那個時候,潛藏在海裡的所有來自地表的累積,逐漸獲得釋放。
來自內部的平靜,卻有時候還是無法忽視外部的風雨。
比辯解更直接的,是讓質疑不成立
在這之前「請幫我辯解一下。」曾經聽到這樣懇求過,令人想起自己也曾經期待有人能為自己說話。以為如果有人站出來作證,事情就能翻轉,以為只要證明自己的立場,世界就會恢復公平。但後來才發現,辯解從來不是最好的方法。
與其急著讓人相信,督促自己做到立下客觀事實的戰功,讓質疑變得無意義。
在源頭遏止問題,永遠比事後補救來得有效。就像一場雨勢,防水設計做得好,根本不需要事後擦乾地板。事情發生了,再怎麼解釋都只是試圖減少損害,但如果根本沒有讓事情發生,連損害都不會有。 可是還是好生氣,當被質疑時,本能的反應是想要捍衛自己,想要解釋、想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無辜或正當性。但問題是,當一個人需要為自己辯解時,往往已經落入了被動的位置——必須在別人的視角下證明自己,而不是主動決定自己的行動與結果。
直到看過大風大浪之後,才知道這些事情真的不重要。
如果行動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據,還需要辯解嗎? 如果結果已經讓人無話可說,還需要解釋嗎? 想明白這點後,不再對質疑感到焦慮,也不再執著於別人的看法。當有人質疑時,回應不再是「你誤會了」,而是「結果會證明一切」。 因為做得好,才是最直接的答案。 讓自己不可動搖,才是真正的自由。
「去吧,去吧。」 對過去的自己這樣說,然後讓它離開。
沒有刻意去「心想事成」,但當終於不再執著於解釋、推託、辯解時,原本被這些雜念纏繞的心,終於騰出了空間,開始長出新的葉子。
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開始朝著這裡走來。
終於那一刻,洗白或是對錯變得不再重要。
開始專注於自己的改變,而不是去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那樣的人。當不再需要證明清白時,想法、行為、成果,開始逐漸一致起來。不再需要辯解,也不再需要特意強調什麼,因為真正的改變不需要言語,它會自然地反映在生活裡。
曾經害怕承認錯誤、害怕別人誤解的自己,變得更加專注。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