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記憶與藝術創作-大港埔的紅鯉魚】
【集體記憶與藝術創作-大港埔的紅鯉魚】
簡略回應近期網路上的一篇關於大港埔紅鯉魚的文章。
(共同回應單位: 高雄市南華觀光商圈發展促進會、R7印藝無限設計打樣中心、瘋狂傑森)
1. 歷史考據與藝術創作本質上的差異:
藝術創作在於創作者的發想創意以及背後想要訴求的精神與意義,這或許不見得與歷史文獻完成符合,就如同最近斯卡羅這部作品,但我們也希望文史工作者可以尊重藝術家的專業。人文的發展向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口的流動與聚落的發展,也不應該受到文獻中地圖的區域而被劃分限制。我們尊重歷史,但試想一般民眾誰會知悉百年以前的聚落分布,我們謝謝該作者所提供的資訊,但畢竟歷史考據與藝術創作本質上就有不同的差異,讓我們藝術歸藝術,歷史歸歷史,歸零龜苓膏。
2. 商圈環境改造競賽的目的性:
該文章中所提到商圈環境改造計畫,這邊也稍微說明一下,這計畫的組成是由專案團隊、藝術家、在地商圈及居民,透過訪談與無數個共識會議,所形成的共同藝術創作(並非藝術家個人提案的結果),其目的是希望協助在地商圈透過這幅藝術創作吸引更多人潮(藝術家本身的粉絲們),創造商機,但事實上這幅作品的成效也有目共睹的賞心悅目。另外這事件發生後,有位在地店家閱讀完該文章後打趣的說道:「不管是紅鯉魚還是藍鯉魚,只要可以為在地帶來發展的,就是一尾好鯉魚,這就是我們𩻸仔魚的精神!!」
3. 在地人的集體記憶: 南華觀光商圈發展促進會楊福順理事長,同時也是在地連任六屆的東坡里長,他說生活在大港埔五十多年,他們這代的人在大港埔共同的記憶就是火車站前廣場的紅鯉魚,而這鯉魚也象徵著當時經濟起飛的這個世代們,努力打拼堅韌的性格。或許當時棲息於這片土地上的鯉魚(𩻸魚),可能不是紅色,但1950年的紅鯉魚噴水池何嘗不是另一個藝術創作呢??
歷史文獻的正確性固然重要,但庶民的日常,需要的是一個精神的象徵與延續,試問在地生活五六十年的長輩們,有可能去區分歷史文獻中的的大港與大港埔嗎??不管是大港還是大港埔,這就是他們真真切切生活的故鄉、他們的家。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創作,來將上一世代前輩們的集體記憶,以及鯉魚強韌生命力作為創作元素,但畢竟藝術創作與文史考據,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所以真心期盼未來有更多的文史工作者共同來協助我們推廣在地發展,讓更多人認識高雄這塊美麗的土地。
最後,這幅賞心悅目的紅鯉魚創作,就在我們南華觀光商圈的入口處喔,歡迎大家在疫情緩解之際可以一起來我們商圈走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