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之于北京

何必
·
·
IPFS

BRT之于北京

                                              2006年1月3日

何必

刚刚进入2006年,北京电视台新开播的《城市》在1月2日和3日的节目中,就用了两期完整节目的篇幅,探讨公共交通的困局与出路。

1997年。这一年社会的流行词是公交优先,各路媒体都在为北京的公交优先欢呼雀跃。当年报道公交优先的记者们有的已经抛弃了公交,早就开上了自己的私家车。但是坐公交的市民9年后还在挤,还在等,还在堵。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王新声:“我们现在那会对这个月票有效的235条大公共线路做过调查,现在早晚高峰(满载率)超过70%的,还有144条,所以要缓和拥挤还需要进一步的投入更多的运力。”也就是61%的大公共过度拥挤。根据北京公交网站针对57965网民的调查,上班单程时间一个小时以上的几乎占到80%,一个半小时的在一半以上。换句话说,一半坐公交上班的市民一年要在公交车上呆15个日夜,或者说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是在公交车上上班。公共政策学者毛寿龙:“应该说基本上处于一个不及格的水平。”据公交公司统计,2004年光是在月票上的亏损就是10多个亿。但是具体公交的成本如何计算,到底亏损在哪里,公交公司并不愿意透露。

国际城市交通咨询顾问徐康明:“我们没有必要牺牲一代人的时间,来建设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建立一个公共交通系统,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太长,也就是说我们一代人、两代人会承受每天日益拥堵的交通困惑。”巴西东南部的的库里蒂巴市号称世界上公交优先的典范。这个城市人口230万,规模属于中等。库里蒂巴发展公共交通的诀窍就是快速公交。库里蒂巴在城市主干道的中间开辟公交专用道,25米长的巨型公交车在专用道里畅行无阻,平均时速能达到每小时30公里,和地铁的水平相当。每天有200多万人次乘坐快速公交。大容量快速公交(BRT)创始人、巴西库里蒂巴市前任市长杰米雷纳:“实践证明在同样投资水平下,同地铁相比,快速公交系统有可能运载更多乘客,并且更为舒适便捷。”前北京市政府交通顾问组组长、首都建设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李康:“像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建立以轨道交通和BRT为骨干的,它有足够长度和足够人口覆盖率的路网。”巴西库里蒂巴市现任市长谷口:“我认为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认真思考快速公交系统的应用,因为它更简单,更快捷,效率更高。”哥伦比亚波哥达市前任市长恩里克•盘尼罗萨:“新世纪(快速公交)改变了波哥大人们的生活,它每年为市民节省了近300个小时,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上班时精神更加充沛,工作效率更高,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人尊严。”

从事城市电视新闻报道的人都知道,按照目前国内电视节目生死定夺标准、被业内称之为“万恶之源”的收视率角度看,有关城市交通的题材对于收视率的贡献之大是屡试不爽的。自从该节目开始酝酿并很悲哀地误打误撞把老潘这样的边缘人当作策划后,我就坚定不移地主张以城市交通为重要的着眼点;同时,公共交通成为其中的主体,也是触动着社会公平这根敏感神经的法宝。

通过重新开始做专题节目,对于这期原先准备做样片的有关公交的话题的了解也算是比较深入。从这两期节目里可以看到,全世界公共交通的解决方案中相对物美价廉的已经跃然呈现在北京人眼前,或者说,有关公交的各种讨论在这里基本上有了一个很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包括笔者在内,此前很多夸夸其谈都是隔靴搔痒或者文不对题,对于城市公交问题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很多媒体的讨论都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外围,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内部探访其核心实质。人们很多都是在非常情绪化的状态下进行着揶揄讥讽嘲笑挤兑,而理性的追寻还是必须建立在对于所面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把握上。

因此,对于该节目开播伊始就有如此逼近问题实质的报道,笔者很赞赏制作本期节目的人们。

按照国内外各方的说法,北京这种特大型城市,如果想要不以牺牲一代甚至两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不让北京人每年都把一个半月的时光花在公共汽车上与恶劣的环境较劲、为了节省公交体系的建设成本并缩短该体系的建设周期,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体系(BRT)应该是目前综合参数和因素加权后的最优解决方案了。

大概,谁都希望北京的公交能够便捷舒适安全起来,在中国也能够制造一个样本与典范。但如此是可行的吗?节目中,主持人甚至把公交车与小轿车的关系形容成了一副“死对头”,发展BRT,必须会触动现有小轿车拥有者的利益。现在,北京施划公交车专用道的线路长度,也就占北京公交车行驶线路的区区2%的水平,依靠这种比率想要实现公交优先突破困局,怎么着也实在是天方夜谭;其中触及到各个既得利益方面,特别是那些拥有特权的车辆,(有趣的是,零点调查机构日前发布2005年公众对城市交通不满状况,排在首位的就是特权车,而媒体采用该数据时,或者语焉不详地以“某些车辆”取而代之,或者干脆不提特权车现象,而将位于次席的“机动车并线不打灯”前移到风口浪尖。)对于占用城市道路会形成太多的阻挠。

设想,如果在北京市区比如二环、三环、长安街、两广、平安大道等主干道上都开通BRT,那么就会将现有车道中最靠近中心线的道路全部封闭专供公交车使用,这在如今官本位和权本位的体制下,是可行的么?最简单的就是,在天安门前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必须避让公交车,这能够实现?

人们说,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但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问题的解决会经历太多的变态,以至于人们对此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像对社会公平那样。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