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黃老思想】第二十四篇 不上賢
IPFS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尊則人爭,貴則人盜,欲則人亂,所以聖人治民:空其慾、富其生、安其心、益其能,使民永不受誘惑,約制智能於未亂,就能夠得到太平。
「不上賢」與王公稱孤道寡的用意恰恰相反,王公稱孤道寡的用意在於上賢,而此文寧願不上賢也要使民不爭,可見其治理重點在使民風純樸,還將智巧奇技扼殺在搖籃之中,故而此篇文章應該出自長治久安的夏朝中後期,夏朝約八百年歷史,始於大洪水,終於大洪水。
大禹面對世界級滔天洪水,卻能在十三年間安定天下,又為何夏朝晚年洪澇不息?根據考古發現,四千年前的洪澇頻仍可能長達百年之久,夏朝為何會變得如此無能?位居下游的東夷百姓又豈能不恨?於是諸侯眾叛親離,夏朝遂變成夏后朝,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諸侯,如巴國因受夏禹大恩而不忍背離。
使百姓無知無慾,確實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然而天災卻不是純樸所能抗禦,治理天災需要人才,「不上賢」又哪來的人才?後世用愚民政策鞏固皇權亦然,就算政府從頭爛到尾,明清依然能苟延殘喘,然而外患卻不是腐儒愚民能夠抵禦的。
因此,此篇道理可信卻不可盡信,能夠取其長而去其短,才能將其道理發揮完善;其不可信之處,在於太執著於無為的道法名相,而喪失道法自然的真相覺悟心;其可信之處,在於為無為確實能長治久安,即便在宇宙有為演化運行之下。
王道不刻意尊崇某類賢者而使人盡其才,不刻意高抬某類物品而使物盡其用,所以人無棄人而物無棄財;譯文或許與原意有所不同,但作者所學來自何處?去其道法名相的執著,才能闡明其中蘊含的王道。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