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的維也納
大約一個世紀前,維也納的一個小區同時住了幾個人,當時他們雖寂寂無名,但有誰想到,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是阿道夫·希特勒、萊昂·托洛茨基、約瑟夫·鐵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約瑟夫·斯大林。
1913年1月,一名持著Stavros Papadopoulos護照名子的男子從維也納北站下車。 他膚色黝黑,戴著大農民的鬍鬚,提著一個非常簡單的木製手提箱。 幾年後,他遇到的那個人寫道:“當我坐在桌旁時,有人敲門,一個不知名的人進入了。 “他矮小……瘦弱……他的灰棕色皮膚被麻子覆蓋著……我在他的眼睛裡沒有看到任何類似友善的感情。”
這段文字的作者是持不同政見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同時是《真理報》中的激進報紙編輯- 萊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 他所描述的人實際上不是帕帕多普洛斯而是出生於格魯吉亞,朋友們稱為Koba,是蘇聯領袖Joseph Stalin斯太林。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只是1913年在維也納市中心生活的許多人中的兩位。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這兩位革命者正在逃亡,但諷刺的地方是,後者在1940年在墨西哥被前者所暗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已經很享有盛名。 這位精神分析學家成為揭露心靈秘密的人,在這座城市的伯格加斯街(Berggasse)生活。 而年輕的約瑟普·布羅茲(Josip Broz)後來以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Marshal Tito)的名子而聞名,他曾在維也納南部城鎮維也納新城(Wiener Neustadt)的戴姆勒汽車廠工作。 然後有一位來自奧地利西北部的24歲男孩,他在維也納美術學院學習繪畫的夢想破滅了兩次,現在他住在多瑙河附近Meddermannstrasse)的一間簡陋房屋中,他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 。
1913年的維也納是奧匈帝國的首都,該帝國由15個不同民族組成,真是一座文化大熔爐!
在這座繁華的霍夫堡宮中主持一切的是年老的弗朗茲·約瑟夫皇帝,他自1848年革命以來一直在位。 他的指定繼任者弗朗茲·費迪南大公住在附近的貝爾維德雷宮,熱切地等待接任皇位。次年他被暗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該市200萬居民中不到一半是土生土長的人,大約四分之一來自波西米亞(現在的捷克西部)和摩拉維亞(現在的捷克東部),因此帝國的臣民生活在十二種語言的統治中,而奧匈帝國軍隊的官員必須能夠用德語以外的11種語言發出命令,每種語言都有《國家讚美詩》的官方翻譯。
這種獨特的環境創造了一種文化現象,即維也納咖啡館文化。它傳說起源於1683年土耳其人圍困失敗後,奧斯曼軍隊留下的一袋咖啡豆開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