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5-4不只是坐在家裡的「作家」
「北大不培養作家」這件事情起初真的很困擾我,很多老師都這麼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地的語境與氛圍,讓我到了北京卻很不知所措,因為我就是想一直寫作。在那段年輕的時候,因為這句話把自己給侷限了,寫作的態度也變得很憤怒,自顧自地不解人情,現在想想這些與外界環境不一致的狀態,或許是對志業的一份考驗。
雖然到北京的時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的深造寫作能力,但我才發現我需要學習一個幾乎是全新的語言系統,雖然他和台灣中文的系統看次相似,其實有許多表達的邏輯並不完全一樣,有更深的歷史政治脈絡產生的語彙和深層思考差異。我到了北京的第2年才算是比較能適應。剛到北京的時候,聽北方人說普通話,用南方口音回應,有時候會遭到厭惡的回應。但我新西蘭的朋友告訴我,其實台灣腔很可愛,不要在意。我學會北方普通話的口音也花了一段時間,結果現在的男朋友說很ㄍㄧㄣ(ging)很假。
那份被阻斷的志業就是: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作家,至少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作品。到了北京之後,真正的創作卻因為大量的學習和適應時間幾乎停擺了,真的是很辛苦又很挫折。當時有一家台灣新興的出版媒體找我合作出書,我卻因為自卑恐怕能力還不夠好所以回絕了,至此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因為疫情回台後生病中斷了寫作近乎一年多的時間,我才能又開始提筆寫作,原本要完成博士學位的路也因疾病的關係所以選擇放棄。在這段漫長而沒有寫作陪伴的時間,我好像忘了我自己。雖然後來找到的工作都是與文字有關,但那是屬於商業範疇的文字,跟我想追求的世界與人性的文字還是有所區別的。
到北京去,回到台北,經過這些大風大浪之後,要怎麼把那些奇遇與細節寫成故事讓大家知道呢?
與其先成為作家,更重要的是先誠實面對自己的寫作。我終於在今年開始重新訂立了寫作目標,希望可以實現出版一本書的願望,我也很高興有matters的平台舉辦這樣的活動讓我可以跟網友們共同書寫各自的生命故事,自由寫的過程真的很快樂。快樂的寫,才能寫出帶給他人正面意義的作品,再來期許自己走出生命現狀的侷限,去擁抱志業夢想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