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之間:《如何閱讀文學》讀後感
讀Terry Eagleton的《如何閱讀文學》,覺得自己好像文學界的小學生(哈)。
閱讀翻譯的理論書,我喜歡看作者如何舉例──要舉出貼近日常生活的生動例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Eagleton顯然超會舉例!他的邏輯嚴謹、論述有條不紊;筆調詼諧,嚴肅中有插科打諢(誤)的英式幽默。好比這句:「《失樂園》的讀者幾乎沒有人會喜歡彌爾頓筆下的上帝,祂說起話來就像便祕的公務員。」(頁99)完全敲中我的笑點,也讓沒看過《失樂園》的讀者不至於在閱讀這本「文普書」時感到沉悶。
本書分為五章:開頭(Openings)、人物(Character)、敘事(Narrative)、詮釋(Interpretation)和價值(Value)。每一章都是充滿思辯的心智之旅,就不贅述各章概要了,直接說說一個我很認同的觀點。
「我們喜歡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然而,若果真如此,那麼每個人其實都有相同的特質,亦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頁104)作者在談人物時如是說。世上不存在一個完全不同於他人的人,如果有的話,他/她恐怕要孤獨死了。作者認為人的共通點多於差異性。因為都是人類。他把人的特質比喻為共同貨幣,有些人口袋裡裝著滿滿的硬幣,有些人不帶大把鈔票出門就沒安全感,但更多人介於兩者之間:特質(共同貨幣)的結合方式造就了獨特性。
人有差別,但人的差別不會大到像跟非人的物種交流般難以溝通。共同貨幣是拿來交易的,人的特質是用來交流的。這讓我想起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小說《單身》:「如果你和我沒有差別,我們能提供對方什麼東西?我們怎麼可能交朋友?」想想,要是哪天有人複製了一個我,我們恐怕也合不來吧?(笑)
讀文學對我最大的助益,不是看情節高潮迭起帶來的爽感,而是察覺善惡是灰色的、看似對立的觀點或許殊途同歸、主客觀的含混不明、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矛盾很正常,而且沒有什麼是永遠……
這本充滿洞見的好書,說了許多文學的眉眉角角。其中作者對文本「說」(tell)和「顯示」(show)衝突的解析(頁163)和文學思潮(寫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浪漫主義等)的爬梳都讓我很有收穫。
誠摯推薦給喜歡文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