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也是沙士後才習慣戴口罩
沙士(SARS)發生時,我仍是一個學生,還記得當年的沙士為香港人帶來慘痛的經歷。
當年,香港和北京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而且死亡率及病徵比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嚴重,但傳染性則今次疫症明顯較高。
當時,大家都很恐懼,因為染病後死亡率很高(即使康復,也有嚴重後遺症)。
沙士之前,大家生病到診所,都不會戴上口罩,防護意識稍高的,也只會在診所外等候,這或許就是西方社會現在強調的社交距離。
一場沙士疫症,香港人就習慣到診所及醫院戴口罩,而生病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年幼學童在流感高峰期也會戴上口罩上學。
大家戴口罩,因為專家告訴我們這是可行預防感染的方法。所以,我們在有需要時戴上口罩,雖然近年少了人在生病時於公共場所戴口罩,但仍有相當一部份人維持這個做法,而且大家在疫情之初,也啟動了戴口罩這個防預意識。
對於西方社會認為只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而不需要用口罩,我個人認為口罩其實是多一重防預措施,其實不存在衝突。
今次抗疫,香港相對其他國家較少確診個案,全民戴口罩是關鍵。
西方國家人民不願意戴口罩,傳統觀念的確是一個原因,但大多數西方傳染病專家認為戴口罩作用有限是另一個主因。
其實,香港人也是2003年沙士後才有戴口罩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