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赋什么样的“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谈及人类社会进步,始终离不开“科技”二字。第一次科技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跨进电气时代,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核能为代表,推动“信息科技+”嫁接一切,如同“毛细血管”般演化成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现代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技术、光电芯片技术、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正在率先推动人类社会变革,驱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正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并且,这些技术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智慧城市、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就智能科技融入经济和社会领域而言,这一趋势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第一,科技全方位渗透,多点多极战略支撑、交叉汇聚,合力突破。现代科技已然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多学科、多领域、多项新技术的互为融合是科技升级突破的内在支撑。比如,“墨子号”升天就是国防、军工、航天、民用、计算等多行业的研发合力,就连人类破解基因密码都集合了中美等六国近千名科学家之力才成功。这些作为大集成的科技被运用到金融、农业、文化、娱乐等各行各业。第二,科技创新受商业化的理性驱动。市场化的需求一端,会将问题带回实验室,让科研和生产相配合,科技创新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不再如牛顿发现地球引力一般,是“盲目的、一个人灵机一动”的创造,而是目标非常明确、有针对性的团体性的企业运作,需求、判断与科研融为一体。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每一项科技创新的背后都与市场需求和商业化驱动密不可分。第三,科技不再是只追逐概念和资本,而将更加理性、更有人情味,贴合人性,服务于人。无论是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还是服务于人的智能机器人,均已说明只有服务于人的科技才有市场,才能够聚资本、资源形成颠覆性突破。在5G赋能万物互联时代,它传递数据会越来越快,一台小芯机可以连接所有的算力中心,通过解决商户的痛点及需求,拴着人心,创造一个时代的奇迹。基于以上,“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绝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不是算术级的增长,而是几何级的裂变。
“科技赋能”迅速占据热词榜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科技为擎,赋智赋能”。那么,科技赋能的“能”究竟在哪里呢?
一是“能源”。依托科技,能够把人的需求全面开发出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人们产生强烈依赖,这是任何行业或企业腾飞的源泉。例如,向科技创新要动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旅游产业内容生产、传播方式、表现手段等日新月异,智慧酒店、智慧景区等不断吸引客源。又如,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视频比图文更具有直观刺激性,在视频野蛮成长期,有个说法“必须在三秒之内抓住别人的兴趣,否则别人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短视频将繁杂的社会形态浓缩成15秒的生活百态,极大降低了观看成本,使用户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式获得最愉悦的内容体验。疫情暴发后全球大封锁刺激了居家短视频需求,解除封锁后通勤、吃饭、工作闲暇等碎片化场景又促使短视频火爆,凭独特的内容运营成为注意力经济的典型。并且,海外短视频内容本土化,得益于内容分发算法,用户在使用短视频App时,只需要不断往下刷新,系统会根据用户停留观看的时间、内容,计算出偏好纬度,进而不断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以BAT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选择”改变世界,它们把多种东西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任意挑选;而短视频最大特点是“推送”改变世界,人们的最爱已经被呈现在眼前,不需要再去费心做“选择”了,更能讨人喜欢。算法推送能够精准地拿捏人性,笼络人心。不止如此,短视频还以制作简单、高产出、快迭代的特性,一次又一次冲击消费者的内心。如此,短视频平台比其他平台产生更大的用户黏性,成为炙手可热的“流量收割机”。
二是能量。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尤其是量子科技风起云涌,量子作为一种非连续性波动的微粒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首先是具有微粒子性,量子的大小只有10的-15次方米(纳米是10的-9次方米)。如果把细胞比作地球,量子就相当于地球上的一滴水,可以自由进出细胞的任何微小缝隙,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其次是高频能量波性,量子本身具有每秒上亿次的高频振动能量波,人们肉眼能够看到的及看不到的一切物质都在震动着,不同的物质拥有不同的震动频率,将物质在原有的频率加载上去一种微观世界看不到的能量波频,这就是量子能量波。物质归根到底是能量。而量子作为能量的载体,反映的是一种功能性、结构性。人类进入量子时代,就将跳出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思维框架。如果说工业时代的思维是机械化、确定性、逻辑性,强调秩序、法则、控制、静态不变,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则是开放、链接、共享,强调织网、协作、平衡、动态变化。而量子思维,说浅了是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思想方法,说深了是一种“复数”(多种可能性)、复式(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自带感应(思考下的选择)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时空的维度(N维空间与角度),寻找复杂背后看不见的联系,进而强调组织、杠杆、创新、系统突变。因此,通俗讲,量子思维是从物质到能量,从互联到感应,“看见”能量间的联系,进而迸发更大潜能。
三是能力。这里的能力指生产力、创新力、工艺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从蒸汽机到AI时代,人类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已经诠释了科技的威力。伴随这一过程,人们的想象力被打开。只有拥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力的人,才可能在未来充分发挥所有生产工具的能力。原始人做出的生产工具是为了让人能以更少的努力完成更多的工作,把精力放在更高层次的生产力上。但如今,生产力这种曾经稀有的资源,正以超高的效率被开采和生产,进入生产力充裕时代,机会的天平也更倾向于以技术为中心的公司,他们更容易实现爆炸式增长。生产力是从现有资源中榨取所有价值,创新力和创新性思维则是去发现新的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将障碍转化为优势。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创新在政务管理、供应链金融、慈善捐赠、物流运输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功效和作用,故而成果转化速度快、效果好,实现技术和商业螺旋式上升。关键是,这些技术决定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水平,或者说工艺水平。例如,酒店服务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人性化特点,为客人引领带路;AI技术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并支持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有数字显示,到2025年,我国服务部门的科技创造可以每年使其增长5000亿元至1.4万亿元的价值。在制造业方面,我国具有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联结型生产平台的优势,新一代的科技制造业可以每年增加4500亿元至7800亿元的价值。
四是能级。所谓能级,指的是科技推动经济总量跳跃式、几倍式扩大。科技赋能的能级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展开:一方面是强化产业链,另一方面是培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围绕着四个维度:一是提升价值链的附加值。科技有利于改善我国产业价值链条扁平化的结构,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多元化、高层次衔接,改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处于低竞争力、低附加值、低利润的处境。二是促进企业链的延伸。随着抗击新冠病毒成为持久战,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已成事实,大国间政治、社会冲突愈演愈烈,我国不仅倡导全球化,更开始自我巩固提升和修炼内功,新发展格局中的内循环重点就在于由聚焦单一环节的“中国制造”升级为覆盖研发科创、智能制造、品牌营销等全环节的“中国智造”,更多地凭国内巨大市场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传统产能向中高端跃迁与提升),而科技为企业链向上游延伸提供了可能性。三是加快供需链的调整。在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外循环中,我国许多企业依靠制造环节实现价值,缺少多环节衔接全球供需链。通过技术攻关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完整的供给链条来应对全球经济低迷时期的需求变化。四是加快空间链的扩展。在空间链调整的发展目标中,无论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核心产业、核心技术的升级是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问题。以科技创新带动技术更新转移,均衡国内产业区域布局。以科技创新补齐研发短板,跻身行业领先地位,破解全球区域贸易中下游产业不良竞争壁垒。此外,通过大力推动5G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化应用,发展一批能支撑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全国多个示范区建设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持续提升产业赋能水平,形成集数据汇聚和调度、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展示和体验等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在产业规模、增加值规模、百亿和十亿企业数量方面实现倍增。
五是能效。能效在经济层面指的是科技助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减少成本和消耗,提升服务效率,为各项业务强力赋能。比如,传统电商及零售行业,红利消耗殆尽、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亟须突破瓶颈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零售行业需要用科技赋能,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新零售的发展,传统零售的人货场也发生变化,以人为核心,坚持“外卖+自提”“线上+线上”的融合模式,打通全渠道全场景,并且,深度挖掘用户价值,利用用户开展各种裂变营销和推广,用户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推广者。零售企业可以快速实现低成本获客以及长期的用户运营。在社会层面,科技则能够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互联网+政务”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精神,连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办事流程的优化重组,构建集约化、高效化、透明化的政府治理与运行模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呈现出在线化、云端化、移动化、数据活化、智能化、O2O化和自服务化等特征,为公众提供简单、快捷、无技术与操作障碍的服务,实现了服务的普惠化。不仅如此,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城市,将原本分散、固化、有形的社会事务和城市问题逐步推向数据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多元力量间形成了一组以治理对象为圆心的“同心圆”,提高了治理效能。上海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紧抓“两张网”的“牛鼻子”。“一网通办”已全面建成“一平台、多终端、多渠道”的服务体系,其中,移动端“随申办”服务已全面覆盖上海常住人口,平均月活用户超1000万。“一网统管”正努力实践探索“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将开发更多物联网应用场景,赋能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成为我国城市的治理样板。一句话概括,利用科技提升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和价值增值的目的。
综上,科技赋能千行百业、千城百县主要通过能源、能量、能力、能级、能效体现出来,“五能”打出组合拳,缔结产出倍增和治理现代化效应。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