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
學習是為了走更長遠的道路,然而有很多事,伴隨時代的變遷,截然不同了,學校和家庭,帶給了我們多少的影響,至今老師的話仍言猶在耳。
學習是為了什麼?小時候懵懵懂懂,只知道學習是為了考試,如果能夠考到更好的成績,是不是代表自己,也能夠被他人認同呢?還是能找回自己的那一點自信呢?
在這條學習之路上,總有不少的風風雨雨,每個老師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教育的理念,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全然接受,理解這套說法。
案例一:當一個學生,被很多同學排擠、霸凌,歷史老師,卻不分青紅皂白,隨便指責了那位學生,下課時,還叫那位學生,放學留下來,她有話要問。沒想到,開頭第一句:「大家為什麼都這麼討厭你,一些的人都在說你的事,你有沒有做了什麼讓他們討厭的事。」那個學生面有難色的,反問她:「我並沒有做什麼,別人都說看我不順眼,戲弄只是因為好玩。」
「怎麼可能,一定有什麼理由,你是不是有去傷害別人,去造謠惹是生非,不然為什麼別人都被去找別人麻煩,偏偏就是找你麻煩,你不說,就留在這邊,自己好好反省。」最後那位老師就離開了,想不到這樣的結果,是如此的不公正。
案例二:當一個學生,遭遇到了多數人的圍攻、戲弄,身為一位老師,雖然只是英文老師,卻視若無睹。下課時,一個學生被人反鎖在教室陽台外,不論那個學生在外面敲著窗戶,對著裡面的同學叫喊,始終無人理會。當上課鈴聲響起,老師明明有看見,卻是選擇冷眼旁觀,直到那位學生,用腳踢了門好幾下,才叫其他學生開門,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老師有真正關心過嗎?
案例三:當一個學生,被四五個學生,拳腳相向、惡言相向,身為班導,卻只聽那群人的話,懲罰最多在那位學生上。一個學生和另外一個人,因為有一些誤解,約定中午時分,到教室另一處外,本來是為了解釋,最後竟成全武行,那個人竟帶了更多的人,圍打那位學生,打到老師發現後,問了理由,大家都矛頭都指向是那個學生的問題,老師竟輕易相信了。
不論在怎麼解釋,老師卻是像沒聽見,「只是想要問清楚,為什麼要針對我,他們就不分青紅皂白跟我打起來,為什麼老師你寧願相信他們的話。」老師卻冷冰冰的說:「這件事我已經問過了,他們都說是你個人引起的,這麼多人都說看到了,不用再多說什麼。」
「你和另一位和你就罰站到午休結束,拿椅子半蹲在教室。」
「但明明是他們先出手的,他們有這麼多人,我根本沒能力回手阿。」
「他們有錯,我會懲罰,但打人是不對的,你可以和老師說,不用還手,你打回去,就是你的不對,而且他們都說,是你約他們來,還是你先打了那位同學,他們才出手的。」
「........................」。
最後,老師用了教室椅子掉下的木板條,輕輕懲罰了那群學生,唯獨那個學生,被老師打了最多下,更不用說,午休息間,學生都在教室休息,教室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甚至在底下竊竊私語,沒有人為此察覺到真相,只認為這一切都是那個人,自作自受。
國小到國中,九年下來,所經歷的種種,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惟獨學習才能讓自己安心,因為連進校園都成了自己的噩夢。如今回想,事過境遷,數年後,當年的那些人,不知是否反省過自己的行為,但我想他們早已忘卻,甚至也從未和當事人,一個真誠的道歉,因為那時候的他們,只是為了一時的好玩,根本沒在乎過。
因考試而考試,因學習才學習,課堂上,老師只是不斷朗誦課本的內容,把那些公式,寫在冷冰冰的黑板上,叫我們背起來就是了,絲毫沒告訴我們該怎麼理解,只是套公式,熟悉而使用,當考試結束,早已閒置在一旁了..........
學習的方式百百種,不單使用一種方式,透過學習,師生間的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雙方才有談話的空間,而不是你教你的,我聽我的。
好比畫一個圓,不止一個方式,可以用鉛筆、利用周遭的物品,但那時的做法,卻僅僅使用圓規,為何而做,該如何做比較適當。只知道畫一個圖形,目的和意義都是一致性,一旦做錯,跟不上其他人,就會被當成問題兒童。
傳統的思維下,一旦唯一的方法,不再適用,就如航行大海,誤入迷霧中,失去了原本的方向,只能不安的等待,殊不知還有其他的方式,能助自己突破困境。
看過不少的老師,最初是抱著很大的熱情,投入教育的職場,在經歷過一段時日後,遭遇過不少的困境,失去了原本的耐心,連同教育的理念也為之澆熄。上課教書,成了例行公事,鮮少和學生用心交流,甚至完全不理會。如果沒人詢問,就草草帶過了。
看到成績不好的學生,私下找學生談,談的就只是,比較某某班上的同學,成績是怎麼樣的好,他是怎麼樣的努力,反觀你又是如此怠惰,不願好好學習,並沒有給他們正面的鼓勵,只想盡早完事,沒想過學生的感受。
在家庭上,放學後,還得馬上去補習,甚至還要學各種的才藝,小孩都沒有自己的時間,在同期的小孩,都在嬉鬧玩耍之際,自己卻得樣樣都學,不知為何而學。
都是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並沒有想過,這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嗎?從不在意他們學習的心情,不問過程只重成果,在那樣的情境下,孩子的壓力與日俱增,父母和小孩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了。
「吃虧就是占便宜。」每次被人欺負的時候,只要忍過就行了。碰上一些人,就只會偷懶,把所有苦差事都丟給我,我也只是默默的做,但後來我才知道,這並不是唯一的答案,該說話的時候,就要出聲,而不是自己默默承受。
「做人要誠實。」不管做錯什麼,只要誠實面對,說出口就好了。如果不管前因後果,往往吃虧的就是自己,甚至害旁邊的人一同遭罪,有時候也須善意的謊言。
這樣的觀念,其實並沒有錯,這兩種都是小時候爸媽提過的,然而現實上,並非如此,因為人心是善變的,正如社會不會一直都停滯不前,觀念也得跟著改變。
不論學生時代、家庭教育的影響下,至今仍影響的很多人,即便在社會歷練,經常還是拿過往的經驗和那一套觀念,繼續使用著,遇到問題時,仍不知道自己錯在哪。有很多時候,不全是自己的問題,在過去教育影響下,所種下的惡因,觀念早已〈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只能過慢慢修正,但傷害卻已造成,心中的傷痕,難以消弭。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又到底得到什麼呢?說到底,為了什麼而學習呢?
因為好奇而學,為了更了解這個世界;因應生活而學,為了在這世界生存,然而社會卻又不像教課書所言,是如此的簡單,在這變化萬千的世代,只能不斷的汰舊換新、時時都要保持警覺,「學習並沒有絕對的終點,學習是為了走更長遠的道路。」
在沙漠中,尋找一片綠洲,在旅途中,讓自己的心情,隨著時間推移下,慢慢的沉澱、慢慢地體會,這趟旅行的意義,不單是結果,更是在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奧妙之處。
謝謝@凌于深渊 辦了如此有意義的活動,看了无名情书——献给抑郁症患者的一封情书和学科分化是否让交流的距离更远?,感觸更是良多,如果可以,透過學習、彼此包容、尊重他人的想法,這社會是不是能減少更多的爭執,人生的課題不曾停滯,不會因為時空的變遷,而停滯不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不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停止轉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