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誠品去留問題引起的兩個迷思:誠品太商業化?打壓獨立書店?
信義誠品的去留問題 十數年前就已存在
前一陣子,誠品書局旗艦店驚傳無法獲得統一國際大樓的續約,引起愛書人的熱烈討論。
其實誠品信義店會有這樣的處境,應該也無須太意外。畢竟在信義區這麼貴的地段,房東希望能讓盈利能力更強的商場進駐,這樣的想法是理所當然。
誠品信義店所處的統一國際大樓,在興建之前,那塊地曾經是台北最貴的土地。在統一國際大樓經營之初,其實就曾經有路線上的討論了:究竟要讓誠品進駐經營,還是要讓其他百貨商場進駐?只是當時統一集團的幾個子公司領導人,考量要支持文化事業、以及和鄰近百貨做出差異,所以最後選讓誠品進駐。不過經過了十數年,統一集團內部的權力結構已有很大的更迭,於是乎決定把統一國際大樓收回來自己經營,其實也不意外。
只是唯一的一間24H營業的旗艦書店就此離開,也讓許多人覺得可惜。不過在一片惋惜聲中,也出現了許多逆風批評的意見。這些意見,有些對我來說其實是對書店業的迷思,對此我想發表一點看法。
參考新聞:剖析統一的金雞母及燙手山芋台南幫三大家族三代情義相挺看高清愿如何整編瘦身打造新統一
迷思一:誠品早就過度商業化,根本已經是百貨商場而非書店了!?
我想,現在全世界能光靠賣書就維持營運的書店恐怕不多了。就我過去兩三年走訪觀察的獨立書店,能達到這樣目標的非常之少,大部分書店都必須靠賣咖啡茶飲、賣文創商品、場地租借、舉辦活動、甚至申請政府補助等才有辦法存活下來。
如果連店租相對沒那麼高的獨立書店、地方書店都是如此的話,那麼像誠品這樣專在市區昂貴地段營運的書店,其壓力可想而知。或許要這麼說,就正是那些人們覺得很商業化的營運模式,才能真正維持書店本業的營運。畢竟我們要了解到,書店本身也是商業的一環,開書店不是做慈善事業,還是必須要有商業營收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針對誠品過度商業化的指控,我反而覺得要寬容看待。只要他的商場沒有過度偏離文化場域、沒有破壞了書店該有的文化氣息,我覺得都還是可接受範圍。至少就目前觀察來看,誠品的商場部分,大部分都還是書與文化的延伸。
反倒是,我覺得大家可以思考,像台北東區這麼貴的地段,真的適合一間書店生存嗎?如過是,他應該要怎麼生存?或者反過來問,一間書店究竟要開在哪比較合適?
迷思二:與其支持大型書店,不如支持獨立書店!?
面對誠品這樣的大型書店,也有不少人將誠品視為是大財團、大財閥之類的存在,認為其存在會壓縮到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這種將大型書店與獨立書店二分對立的觀點,就我的走訪觀察,的確也有一些獨立書店老闆是持類似的看法,但並不是全部。
以我自己的觀點來說,我認為大型書店和獨立書店,其實並不是那麼互斥。我認為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書店各有各的優缺點、各有各能貢獻的事情。
像誠品這樣的大型書店,正因為其資本相對雄厚,所以他能做到很多獨立書店無法做的事。像幾年前在信義誠品舉辦的川島小鳥攝影展,正因為是誠品的有那樣的場地空間、有足夠資源可以聘請設計、策展的人才,才能舉辦出品質較高的展覽活動。而一般獨立書店,很多都是和尚兼撞鐘,都是書店老闆獨自經營,在這樣的資源與人力下,是不可能做出大型、質量佳的文藝活動的。
但是,獨立書店也有大型書店無法取代的優勢。例如,我們到誠品、蔦屋這樣的書店,我們很難跟店員詢問有哪些書是比較適合自己閱讀的。但在獨立書店,老闆可以跟你聊書,可以依據客人的狀況幫忙選書,這是很特別的特色。另外,相對於營業壓力比較大的大型書店,獨立書店不會只單純販售主流價值觀的書籍,他們可以引介非主流的書給讀者,讓文化更加的多元。這是獨立書店的優勢。
打個比方,就像流行樂與獨立音樂一樣,Michael Jackson正是因為其財力雄厚,所以可以拍出一支支視覺效果很好的MV,這些MV有些也跟藝術品一樣。但是獨立歌手可以不用被主流唱片行綁架,可以創作出更多元的音樂風格,而這是那些大歌手無法辦到的。
所以,大型書店和獨立書店真的互斥嗎?某些角度來說,是,因為畢竟都是同業,要互相競爭。但換個角度看,他們彼此的優勢並不相同,客群或許也有所差異。或者再以更大的視野來看,整個書店的行業在整體社會來看,根本就是弱勢,也許彼此就只是斷手和斷腳的差別也不一定。
而就我這樣的愛書人來說,我生活的社區一間書店都沒有,這時即便超商有賣一些書籍都覺得感激了,哪來的誠品比較好還是獨立書店比較好的問題。我就抱著貪婪的願望好了,我希望只要是賣書的,都能好好的賣書,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