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生一回º YOLO
·
·
IPFS
·
作者: David Brooks |出版社:天下文化
重新思考
在參加完這次的對話是閱讀後,產生了一個很奇妙的變化,讓我重新思考的不再是開頭的第一個問題,反而是在「人生導師」的這個問題上

讓自己多著墨及思考這一個題目,但這也是我與本書作者發生不同觀點的一刻,在討論的當下,自己被形式上的「導師」給拘泥著,並沒有把「書籍」列為我的答案之一,過程中雖列舉了許多身邊的朋友、主管、師長,甚至是作家,但卻沒想過若不把導師定義為「人」,「書籍」算不算是一種無聲的導師呢?

我重新閱讀本書後,看到作者寫出這段話「書本或課堂講述可以告訴你如何做一件事,但就技藝而言,都有某些知識是無法化為規則或方程式的,那是只有導師能教的實務知識。

進而聯想到...其實有些現在的書籍,已經不太像過往的形式,除了紙本翻閱外,其實還有「有聲書」、「電子書」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各方的作者透過文字及多元的小工具,傳遞給讀者,他們想傳遞的訊息。

在討論的過程中得知,要身為一個導師,會告知無法明言的智慧,並透過分享實作來讓我們了解,且看到什麼是卓越,以及如何得到理想、怎麼擁抱掙扎,最後再推向世界。

我個人覺得,書籍其實也是一位無聲的導師,是因為若要讓這些文字達到導師在執行的使命,需要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讀者本身願意執行臣服於書中作者傳遞的內容,並試圖實踐,在挫敗中成長,並把在閱讀過程中汲取到的知識分享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實際體會其中的奧妙。(以上純屬只是個人的淺見及疑惑,並沒有想要挑戰作者本意的想法)

你不是讀完書本,而是居於其中在它們的字裡行間,你在一段間隔之後重新打開他們,在你駐足的地方讓你自己驚奇。---節錄自《閱讀地圖》

總結延伸
從一開始,其實就被這本書的子標題所深深吸引

當世俗成就不在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這樣說,不曉得會不會很浮誇,還記得約莫是國小時期就開始在探討

  1. 自己為何要來這個世界上?
  2. 為何要一直按照著別人的準則過生活?
  3. 為何現實總是與理論存在這很多的落差?
  4. 何時才能離開人世間?
  5. 死亡後的世界是什麼?

但這些問題,終究在這幾年的悠悠歲月裡,沒有尋覓到一個合適的答案,直到2018年分手後,外加遇上人生前所未有的低潮期,在沈寂自我的過程中,才慢慢透過內外部的支援協助,漸漸找出一些端倪。我很認同作者在書中提及的幾段文字

  1. 生命必須把我毒打一頓,我才能變得柔軟
    (這裡的「柔軟」,指的是能被外在的事物碰觸)
  2. 生命必須將我稍微打碎,我才能敞開自己
  3. 有時候你對苦痛做出反應,可以讓你第一次體驗到崇高的感受
  4. 苦痛會做促使你做出反應,沒有人能逃避受苦
    但所有人都可以選擇要用哪種方式回應苦痛
  5. 一個人如果有價值永遠不會失業,但可能有段時間不會有收穫
    (沒有報酬只是階段性)
  6. 挫折,只是考驗是不是想做這份工作

我很慶幸,自己可以利用低潮的這一年中,重新找回自我,當討論到「第一座山」之時,老實說,我的達成率可能搞不好連三分之一都不到,當下討論脫口而出的答案,只是單純不敢面對,原來自己原來虛度了這麼多時光,過去的自己到底都做了哪些虛度光陰的事啊!?

但,值得開心的是,意外卻因為低潮而發現,自己原來不知不覺已漸漸在邁向第二座山的入口,現在的我只想...

好好把握每一個當下,在有限的時間裡,盡量充實自己,並試圖召喚找尋屬於自己的志業,純粹因為喜歡而去做,傾盡自己所有的意志力堅持,專注於每個當下的感知。

另外,作者所說的「專家夠不夠深,取決於紀律及結構」,讓我頓時聯想到自己當初創業時期,無法成功的關鍵因素,原因就在於「無法自律」一味地追尋自己想要的自由,卻沒發現,到頭來卻因為不夠自律,而無法真正獲得理想中的自由人生。

雖然現在有時仍會覺得,懵懂無知,但透過不斷地與他人互動,精進自己,重新把自己掏空,臣服於外在所接觸到的各種人事物時,讓我得到前所未有的喜樂。

金恩博士也曾說過

長:一生精進 
廣:接觸很多很多的人
高:為理想而服務

以前的我,比較追求的是「幸福」,但現在打開自己的心房後,獲得更多的是「幸福中伴隨著喜樂」,且這種感覺會不停的產生漣漪,進而讓外在的互動關係維繫的更為緊密而自在。

至於「自己到底可以承諾什麼」,我想只有自己才能夠給自己評斷,任何人都無法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去批判對方的一言一行,因為承諾是自己給自己的束縛,感受也是自己給自己的,這讓我聯想到,最近聽的一場專訪,受訪者(張德芬作家)提到「親愛的,外面其實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說明外在的一切都只是投射的狀況,有可能是某個小部分自己。

所以,我們根本不需要去做任何的評斷,只要想想

  1. 自己需要這樣做才能處理事情嗎?
  2. 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式?

這一切的答案,都得靠自己來解答

如果不懂得享受孤獨,真誠的面對自己
那又如何期待自己可以跳脫「自己不愛的那種生活方式」

所以,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這個問句
當別人出賣靈魂得到更多,那我們得到什麼?

在這種問答中,更能激發自己去思考每個行動背後的意義,以及自我的感受,進而能去思考「生命,要我們付出什麼?

在此,我也非常認同,另外一個觀點「真正的關係是在摩擦中產生的」,然而科技的誕生是為了減少摩擦,但卻讓我們變得完全沒有交集,變得一點人味也沒有。

而作者也提出「人生是質(濃度、深度)的努力,而不是量的多寡」,每天打開3c產品,迎接而來的是一堆資訊爆炸的現象,何時才能夠真正敞開心胸,互相面對面交談呢?

慶幸,在這樣的世代,我還能夠被許多的喜樂給包圍著

  1. 雖然還沒當媽,但被平時非常怕生的小姪女卻願意主動擁抱、玩球、獻舞時,那種暖流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動;為海另一端的台澎混血姪兒,找尋新款的配方奶(內心O.S. 為何一個奶粉要有這麼多版本啊!藥師應該在電話的另一段被我搞得也很崩潰...),多虧這次的跨海江湖救急(嬰兒斷糧可不能開玩笑,使命必達的任務),也讓我又回想起,父母的辛勞與偉大(拉拔小孩長大,真的是個非常偉大且燒腦耗能的艱鉅挑戰!)
  2. 另外,還發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與好朋友共同買到的同一本書,還在不同的地點透過遠距的方式,分享對於書中的心得,是如此的美好;遇見相同頻率的人,就算隔著螢幕,不用對眼,也可以說出同樣字句的驚奇,真的讓人瞬間會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3. 最後,就是在一切看似沒有刻意安排下,卻獲得了老天最豐碩的賞賜,也再再證明了「等待,不見得可以獲得與期待相符的結果,但卻可以迎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想要幫助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先展開個人的智慧之旅。學習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保持真誠,真誠地悲傷,真誠地溫柔,也真誠的面對自己。————丘揚・創巴仁波切
反饋建議
真實的美感,是在原地扎根,而前提是必須先找到自己的渴望,因為...

我們最終會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繼續勇往直前

也因此在參與本場次的對話式閱讀後,我參與了「找到你的為什麼|個人工作坊」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來看這個影片連結(我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找到自己的為什麼:賽門‧西奈克

參與過後的我,深深覺得收獲是完全讓自己震撼的,也進而發現原來一直都有某些運作邏輯,是不斷出現在自己生命中,也時刻影響自己的,透過一整天的探索,更訝異原來自己默默地有在往自己內心中想要的方向前進。


在學習及創造的過程中,並沒有真的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而是純粹喜歡當下的感覺及互動,也沒有想要獲得什麼好處或獎賞,透過主辦方兩位夥伴的梳理彙整後,竟意外的有點愛上這樣的自己,也更能意識到自己該做哪些行動,來讓自己的理想可以實踐,也因此有了前進的動力及幹勁。

最後,原來不知不覺,已經參加了十場對話式閱讀,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堅持這麼久,也很感謝家慶的用心經營,這是第二本我參加完對話式閱讀後,有念頭想要購入收藏的書籍,第一本是少有人走的路,但發現是成套的書籍,所以反而是先購入了本書。

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嘉慶君真的很厲害,能夠透過「對話閱讀式」的方式,來讓大家讀懂作者想要傳遞的內容,並在過程中透過不同的問答來讓大家有更深層的體悟,在此,真的要鼓勵主辦方能繼續堅持持辦下去,不管未來的路有多艱辛,都希望螢幕前的你,可以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

「自成目標」的原文「autotelic」是由兩個希臘字所組成的,其中auto的意思是「自我」, telic則是「目標」,指的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活動,做這件事的目的,並不期待能在未來獲得什麼好處,而是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獎賞。————《心流》

最後感謝在螢幕前的你,耐著性子讀完這篇心得
願您一切順心平安,一起珍惜當下
如果你也剛好有閱讀到此書
也歡迎留言分享
一同交流 :)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