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Ni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经济学与CPU架构

Ning
·

今天读到杨小凯的一本经济学的书,突然觉得很有趣。

如果你之前知道杨小凯,那一定是看过他的那本著名的《牛鬼蛇神录》,多年前我也看过,具体内容都记不清了,类似于《夹边沟记事》。但其实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在我印象里是中国人中水平最高的经济学家,没有之一:曾于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中国人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可惜04年就去世了,否则也不好说最终能不能拿奖。

觉得他讲的经济学有趣,是因为我发现原来经济学居然跟CPU架构设计如此相似。

亚当史密斯对经济发展的看法是:经济的成长与进步来自于分工与专业化。越能提高分工水平, 经济社会就越进步。

这是什么?这就是CPU架构发展的过程啊,从单核单线程,从复杂指令集到精简指令集,到流水线的分级,再到多发射、乱序执行,所有的其实就是对任务的分解,就是每个执行单元的分工与专业化,干得活越来越单一、越来越专业。

照着这个说法,CPU只要能无限提高流水线的级数、提高核心数、发射数……就这么一直提高下去,性能不就可以一直提高下去了吗?哈哈,搞技术的人都知道,这个说法是错的!这就能证明为什么史密斯的这个说法也是错的。

原因在哪?这就是杨小凯的发现:

在进步的过程中,交易成本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经济体系里的个体, 愈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就愈能从以自给自足为单位的经济体系,走向经由市场交易而达成的较高分工水平和专业化的社会。也就是说,越是进步的社会,其分工的水平与专业化的程度就愈高,而交易费用也愈低。
但是经济社会也不能无限的朝分工或专业化进展, 因为分工和专业化造成两种两难(trade-off)的问题。首先,虽然分工和专业化带来了质精量多的各式各样商品,然而当分工愈精细,交易成本也愈高;而交易费用的升高, 间接使得市场交易渐不可行。其次,分工越高,专业化越深的结果,将使商品的生产链条加长。原来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商品,现在由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结果,从原料到成品,都依赖着相当长的生产链条。然而越长的生产链条,生产的可靠性越低。这种因为分工带来的风险,是自给自足与分工之间的第二个两难问题。

这简直就和CPU架构设计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因为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交易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是要通过交换来获得利益的,如果交易成本覆盖掉了分工所带来的收益,那么这个分工就不值得了。

就比如你擅于做衣服,做一件衣服的成本是5元,不擅于做裤子,做一件裤子的成本得10元,而隔壁老王相反,他做裤子成本5元,做衣服要花10元;经济学讲的就是,你做两件衣服,成本10元,老王做两件裤子成本也是10元,你们俩用衣服和裤子交易一下,社会总成本就从30元降低到了20元。这个就是贸易的价值,也是专业分工的价值。但是如果,每次出门交易都会被无赖牛二收取20元的过路费(交易成本),那你还不如自己做一件衣服和一件裤子划来。

贸易的成本可能有很多种构成:运输、关税等等,而CPU多个执行单元之间的交易成本就是通讯成本:分工合作的前提是,每个执行单元都要拿到别人处理过的数据,同时也要把数据发给下一个工位。核数越多,流水线分级越多,通讯的成本就越高,只到高到一个极限,让执行单元的划分再无意义,就是当前CPU架构设计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而可靠性的问题,也就是执行单元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这个不难理解。

而杨小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看法,是对计划经济的观点。很多经济学家,比如张维迎,对计划经济深恶痛绝,认为计划经济是人类万恶之源,人类大灾难的原因,我个人其实非常认同。

看看杨小凯是怎么说的,他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几个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以中央计划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一切经济活动均以中央的计划与命令 为准。私人的经济活动,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取消。所有在自由市场里作为传递讯息或引 导资源流动的机制,都被人为的计划与协调取代。

杨小凯认为, 这样的经济社会, 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 他们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 取得若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在数十或数百年才能达成的经济成就。三十年代的苏联与五十年代的中国大陆, 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高度的专业化与分工水平, 而且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成果, 特别是高度的工业化成绩。
第二, 这种以中央计划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结构与分层上,与资本主义社会相似。它有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同的三角形分层结构,它有相当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它也有与资本主义相仿的长生产链条。无论在投入产出、高储蓄率、分工的方式、或是交换的网路各方面, 都和资本主义社会相类似。
只是所有的这一切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同的是,它们都被中央机关控制掌握着。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成就,是由拥有自利动机的私有财产持有者透过市场的交易与协调所达成,这是第三个特征。

重要的是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能在短期内获得如此不凡的经济成就?

杨小凯的解释是——模仿。

社会主义者模仿了先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用人为的方法取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成果, 以跳跃的方式直接采用资本主义社会有效的管理与生产模式, 而不必像那些内生发展的先进资本主义社会, 走过缓慢的自我摸索过程。然而这种人为的经济改革却是以强迫甚至暴力的方式进行的。为了便于计划的执行,达成计划的目标,就必须取得执行计划应有资源,清除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障碍, 而消灭与掠夺私有财产是达成此目标的最优战略。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看不到私有企业, 一切经济, 由上而下, 都由中央主导。这是第四个特征。
然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使私有财产消失,因而破坏了组织与制度创新的机制。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与创新的能力上, 远不如资本主义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五个特征。也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应变能力差, 所以社会的流动性低, 城市化水平不如资本主义社会发达, 他不像自发性资本主义社会能快速的因应环境的变化, 使资源充份利用。这是第六个特征。
此外,社会主义制度由于模仿西方的生产特征,特别是公司里的内部结构,因而造就了一个下层环环相扣的制衡机制。特别是在资源的使用上,往往下层结构里的个人无法利用其职权贪污。但上层结构里的大老板,却缺乏有效的制衡,如果上层的决策错误,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是第七个特征。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在柬埔寨搞失败了,根本就不适用。如果换中国政府过去,保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旧貌换新颜。先弄三三制管理直接下到村,每个村整个书记,全部土地改革,统一管理,让你种啥就种啥,养啥就养啥,不老实就批斗。哪里像美国人这样,弄些小羊给他们养,直接给烤了,弄些设备给他们,直接卖钱换吃喝了。这怎么可能成功。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