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有時比「身體健康」更值得被關注
最近,內心湧出許多靈感,語言不斷在製造自己的存在。可是,我坐在電腦前,卻是一個字也打不出來。像是得了失語症,哽在喉間的文字過於躍動,導致筆畫各自拆開,相互交換成無法書寫的字樣。有口難言。我越是焦急地想要突破「倦怠期」的困境,越是深陷在茫然而不知所措的狀態。我試著讓自己放輕鬆,回想當初寫作的初衷與悸動,這才驚覺,時間正在慢慢倒退,一格一格將過往歷練抹去——花費無數失眠夜晚換來的人生沉思與生活檢討——漸漸掏空「我」——一抹無助又孤單的靈魂生了病。
就這樣,呆坐在電腦前,看著螢幕覆蓋一層厚厚的雪地,沒有任何意識願意踏出一步鑿刻深深淺淺的足印。一個「我」字,大剌剌躺在上方,僵直而沒有呼吸,沒有留下情節或對話,甚至連獨白都被省略,唯有場景還繼續變冷,而時間正躲著竊笑。突然,一個想法,一個念頭,從「我」這個字竄出來,直接朝我的面門衝過來。碰的一聲!撞開了佈滿在我腦袋瓜內的濃霧,一條筆直清晰的大道瞬間浮現在我眼前,連思考的想法都沒有,反射神經直接就拉開步伐往大道的盡頭處奔馳而去。原以為大道盡頭在很遠很遠的遠方,結果,路程之短像是喜劇搞笑的橋段,一腳踏空,跌入白茫茫的雲海之中。
穿過雲海,眼前所見畫面都在「倒轉」的時刻,我分不清楚自己是順流還是逆流,只見陸地越來越近,城市在喧囂和寂靜的「變臉」過程瘋癲,不,瘋癲的也許是我。一條虛弱且恐懼的身影砸向地面之前,我忍不住緊閉雙眼,縮著脖頸,一副已然壓在地板上的蠢模樣,等待一陣子,卻遲遲沒有撞擊的情節發生,我偷偷睜開一眼窺視,原來,我漂浮在熟悉的畫面中,看著我自己如何興奮地書寫創作。
畫面宛如昨日,其實已是三個多月之前的記憶。我興奮地將靈感化作一個個的方塊字,在電腦螢幕上魚貫游出,白紙上豢養著鮮活生動的文字,慢慢將底稿渲染成無邊無際的大海,文字具象成島,一頁又一頁地傳唱。這時的我,看起來真是幸福且滿足。
依照這樣的進度,我開始設想關於「未來」的規劃,野心越來越擴張,認為自己沒有辦不到的事。我的的確確依照自己安排好的步調前進,卻陷入了自己預料不到的盲點之中。我的創作越來越貧乏,靈感不是源源不絕的出現,我卻要求自己創造靈感的假象,其實,經驗還未醞釀熟成時,都還是青澀的想法與想像,我卻為了求好心切而「強摘以食」,導致書寫的成果品質不一而淪為次級品,白白浪費經驗的珍貴。
此外,因為長期孤獨寫作,讓我失去交際的能力。在我找到寫作平台記錄自己的創作之時,竟是深陷在寫作平台交流的複雜意識中。以往,閱讀經典作品,從中自省端正意識與作為,並且從中學習寫作的技巧與開發特色;如今,閱讀太過廣泛,雖然可以訓練自己鑑賞的能力,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吸收到散漫的書寫模式與書寫意識,這一點實實在在是對寫作根基的傷害,默默地抹消優質的創作與閱讀經歷,替換成符合大眾口味的話題隨筆與趨炎附勢或說阿諛奉承的書寫態度。說的精確一些,這種態度就是一種「病」。
十分驚人的變化,在「意料不到」又「當局者迷」的情狀下,檢討變得無法發揮作用,致使自我靈魂被困陷在利益的交換之中,自己成了「短視近利」之徒而不自覺,在文學的書寫過程裡麻痺初心,流於口語化的矯情。恐懼!恐懼!恐懼!透過第三者的視角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蠢樣與自以為是的態度。原來,倦怠是有原因的,原來早在踏入交流的圈套中就已經註定迷失的結局。
我自責自己不夠清醒,難怪無法觸動靈感。其實,靈感一直都在,創作人若是無法保持單純書寫的心意,以及時時刻刻培養細膩的心思,不花時間獨立思考與學習,將永遠被靈感拒於門外。寫作,是騙不了人的,每個文字都會感染作者的意識,作者在稿紙上埋下的種子,將來會開出怎樣的成果,端看初心。
霎時,眨眨眼,我,竟是回到一開頭的電腦螢幕前,看著前方雪地上滿滿的足印,「我」正在前往目標的路程中走著,一道陽光從窗戶抹過來,融化了雪地,足印成了一朵朵盛開的文字,抬起我,往前而行。
記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說過:「寫作者生涯——或許是很多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捩大概就像這樣。通常它們是微小、雜亂的時刻。它們是安靜、私密的啟示火光。它們不常出現,但是一旦來了,它們來得可能不是大張旗鼓,沒有導師或同僚們的背書。它們還常常必須與聲量更大、似乎更迫切的要求相競爭,好引發你的注意力。有時它們揭露的東西,可能違反一般人的常識。但是當它們來臨時,重要的是能夠認出它們是什麼。否則它們會從你手中溜走。」這句話頓時亮醒在我的腦海裡,我慶幸自己寫作的靈魂還在,不知不覺中靜悄悄地成長。我始終相信寫作是一種態度,是真實面對自己的省思,是成長與挫折相互激勵的成果。人生,就在這樣的反覆省思的過程中,培養出偉大的精神與作為。身為一名文學創作者,書寫是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唯有態度正確,才能在這條寫作之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獨有的一片天和地,只要持「正」,保持「心理健康」,世界都會是我的夥伴,在我的創作中貢獻一份心力,分享給讀者。
2021.09.13 初稿,讀雨居
2021.09.13 首發,方格子
2021.09.20 分享,馬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