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玻璃的聲音

Dorje Drolo
·
·
IPFS
·
讓心靈寧靜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實相。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佛教老師寧可你有一個動盪但看到實相的心,而不是一個長久平靜卻見不到實相的心。



何為見地?了解生活徒勞無功的一面,是謂見地。



讓心靈寧靜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實相。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佛教老師寧可你有一個動盪但看到實相的心,而不是一個長久平靜卻見不到實相的心。


如果妳遇上了壹位三流的上師,他像個巫婆,經常給妳說神講鬼,也讓妳滿身掛上所謂的護身符,最終讓妳變成壹個神神叨叨的人。


如果妳遇上壹位二流的上師,他像心理咨詢師,經常安慰和疏導妳的情緒,同時助長妳的依賴,最終讓變成壹個被動附庸的人。


如果妳遇上壹位一流的上師,他像壹面鏡子,自然揭發妳的過患,同時也啟發妳的智慧,最終讓妳變成壹個獨立自由的智慧勇士。


真正的上師,他會粉碎你所有的自尊與驕傲,使你認識到世俗的價值毫無價值。他是一面明鏡,讓你清晰地看清自己。他也是一個殺手,徹底肢解你的我執。



我寧願一個人因為「祈願一切眾生獲得快樂」自稱佛教徒,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禪定而自稱佛教徒。



很多佛教徒非常執著於佛教這艘船,他們甚至不知道,佛陀從來不是佛教徒。



佛教很大的益處就是不相信神、上帝,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不相信有人會來獎勵我們或懲罰我們,只有自己可以獎勵自己,或者懲罰自己。



理想上,究竟的閉關是離於過去與未來,一直安住於當下。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特質是般若——根本的智慧。其他的特質,比如布施、持戒、道德,都次於智慧。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第九品中說:“所有廣大無盡的菩薩行,如布施等,都是為了智慧而說。”什麼是智慧呢?這很難解釋。《金剛經》詮釋了它。以下是我的解釋:智慧是我們的心處於最正常的狀態。



我必須引述佛教偉大的聖人和學者月稱菩薩的話,他說:有些不聰明的人,做許多不善行,果報是下地獄。有些不聰明的人,做許多善行,果報是上天堂。只有聰明的人,超越了善行和不善行,得到解脫。



你可以看起來是個特別好的佛教徒:滿腹經綸,儀表堂堂,過午不食,持戒精嚴,修行精進,看起來安靜又慈悲,人人都對你交囗稱讚而充滿信心。但是,這是漢地或者顯宗才格外注重的規矩。大圓滿不是這樣。大圓滿是:你敢不敢承認自己其實就是個混蛋?敢不敢去直面自己內心那些你認為骯髒的欲望與惡念?敢不敢如實地把自己從裡到外一切晾出來,完全裸露暴曬?敢不敢打破一切對與不對的界限而樹立起本然清淨的定解?任何阻礙我們與真實的自己交鋒的偽裝皆是過失。這些“看起來良好”的我執,橫亙在我們與上師、與我們本然心性之間。為什麼說大圓滿根基者少?因為對於人們來說,最難的就是放下對自己的欺騙!



為自覺故,願有勇氣在上師面前摘下所有面具。

為利他故,願不畏懼在眾生面前帶上任何面具。



我是一個佛教徒。佛教是完美的!但我不是。如果我犯了錯誤,請不要責備我的信仰,不要歸咎於佛教。請呵責我!萬一我真的出名了,但願我的名氣能夠承侍佛法,但願我不會令佛法蒙羞。如果以後你聽到任何有關我個人,任何糟糕的傳聞,我想那些傳聞大概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真實的,請你不要用來作為詆毀佛法的方法和理由,因為我並不代表佛法。佛法是道,它清淨、無瑕、無垢染,而我是完全充滿染汙的。



過去即現在,未來即現在,現在即幻像,幻像即光明。這樣的無比無際就是心,此心之外再無他佛。

以上|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